全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创新、充分调研、深入群众,用心用情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明实践才能蓬勃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依托“互联网+”,创新“点单”服务。指尖传真情,如今,志愿者通过网站和客户端,就能与有需要的群众完成一场“双向奔赴”。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志愿服务平台,既具可行性,更有必要性。这是因为,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志愿服务平台,能够有效融合“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
数据互通互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想志愿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就要对群众的需求了如指掌,对用户的痛点难点勤加思考。例如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打造志愿服务对象与志愿者之间零距离、多渠道、精准化的对接方式,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可及性,让城乡居民能够便捷享受身边的志愿服务。同时,后台数据库能够通过整合两个主体间的信息,一方面汇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资源,另一方面准确而清晰地呈现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一张网统管全程,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从现实来看,想要用好志愿服务平台的排行榜和积分制度,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提高志愿服务效率,还需继续坚持一张网统管全程、一块屏纵览全局、一系统服务全民的理念,让志愿服务的数据溯源完整透明。当志愿服务平台能够全省域、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志愿服务也就能够全面提质增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好地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核心资源,将文明实践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考虑广泛、深入和不断变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扩大志愿资源存量,盘活志愿服务资源,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志愿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