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玛多县: 靶向施策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
童兰莹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把巩固深化州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突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抓住关键点,提升干部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着力培育良好社会文明风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根本,培育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截至目前,黄河乡阿映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县1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2户家庭被评为全省和谐文明家庭,7户家庭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3户家庭被评为全州文明家庭,1790户家庭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1人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最美青海人”,5人被评为“果洛好人”。

    持续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刊播力度,编发宣传手册,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截至目前,全县户外公益广告宣传设施50余处,公益广告在县域电子屏刊播占比超过50%,在城市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围挡刊载占比超过60%。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供给。持续打造“黄河源之夏”广场文化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实现常态化、特色化发展。

    把握着力点,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优质服务。

    坚持把城市硬件提升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不间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累计完成投资26.83亿元,先后建成城市排污管网、易地搬迁等重要功能设施,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

    党政机关作为文明城市的“第一窗口”,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折不扣抓好“四风”问题整改,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不断强化,政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和反映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政务服务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以“六位一体”模式为依托,发挥生态管护员优势,向广大牧民群众宣传文明礼仪、政策法规等,调动其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把创建力量凝聚到基层一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管理网格。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城市锅炉改造电锅炉投入运行,为顺利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

    以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持续开展保护环境主题活动。全力推进“厕所革命”进程和“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有效解决“脏乱差”和“白色污染”问题。建立县、乡、村三级总河(湖)长体系,形成部门协调联治、全民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夯实落脚点,强化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

    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形成了“抓日常、促平常、重经常”的创建格局,坚持创建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通过召开常委会、专题会、推进会,下发文件、责任书、分解表,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做到责任全覆盖、创建无死角、管理无盲区,把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引向深入。

    实行文明创建属地和部门双主体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全面负责本辖区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落实法定化。由县文明办牵头,县委督察室和纪检监察部门配合,对落实《创建责任书》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跟进追效问责。尊重和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畅通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渠道。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真正成为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觉提高的过程,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坚持五大创建协调推进,将文明城市创建有关要求作为重点项目,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基层创建基础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单位支持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层基础。坚持城乡文明同步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在全县形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创建格局。截至目前,玛多县荣获青海省文明城市、全省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创建州级文明典型82个,县级文明典型216个。


 

当前:B3版(2022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