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西南部的民族村,是该市三个少数民族聚居点之一,居住着185户669名苗族村民,属省级三类贫困村,于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近年来,大同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结合实际以民族村为示范,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苗家阿妹”乡村振兴“五美”行动,以巧手阿妹壮优势、贤德阿妹促共建、育教阿妹树新风、持家阿妹优环境、百灵阿妹唱文明,绘就乡村振兴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好图景。
“巧手”增收入
在大同镇竹编基地,刮青、破竹、起篾、拉丝、编制……“巧手阿妹”杨昌芹在手把手教授群众竹编技艺。
“90后”全国人大代表、“巧手阿妹”杨昌芹通过创办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非遗技艺,不仅带动稳岗就业108人、灵活就业1000余人,使家庭年均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还通过利益联结帮扶脱贫户177户573人,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
大同镇党委充分挖掘非遗竹编传承人杨昌芹、非遗油纸伞传承人李珍霞、竹雕工艺大师卢华英、种植能手张春利、管理能手王英等一批“巧手阿妹”,发挥她们的手工技艺、种植技能、经营管理等特长,在竹编竹雕、林茶林果、乡村旅游等产业中多点发力,带动全镇800余人学习竹编竹雕技艺、1500余人从事乡村旅游,使近2000户“竹农”转变传统身份从事相关产业。
“贤德”促共建
一大清早,古镇上的茶馆热闹非凡,民族村“贤德阿妹”熊家英在向赶集的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平实的语言既让大家听得懂、坐得住,又乐意听、能领会,真正把党的声音传达到了老百姓心里。
“贤德阿妹”们不仅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还根据各村组妇女党员的特长成立了产业发展、矛盾调解、公共事务和文化教育等党小组,组织召开群众会宣讲政策,走家串户收集民情和化解矛盾纠纷,抓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基础,构建起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基层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育教”树新风
“这道数学题大家都听懂没有?如果有同学没有听懂请举手,我再讲一遍……”在华平小学教学点,“育教阿妹”陈启之在给孩子们进行义务辅导。
“当代课老师10年,也担任过村委妇女主任,现在退休赋闲在家,给娃娃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导,传授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陈启之笑着说。每逢周末和寒暑假空闲时,陈启之都会为周边孩子提供课本知识、中华传统美德、安全常识等辅导,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收获成长。
“育教阿妹”们始终坚持“厚爱一分”的理念,结对留守学生77人,深化“爱心妈妈”活动,举办“小手牵大手、孩子妈妈共成长”专题活动5场次,组织爱心人士“走进苗家”进行公益捐赠,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持家”优环境
“要有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客人才会来,我们的腊肉、筒筒笋等特色农产品才能卖出去,我们的腰包才会鼓起来。”“持家阿妹”李小梅在为群众作农家乐服务培训。
李小梅在大同镇洞坝茶场流转了几百亩土地,逐步建立起了集种茶、制茶、观光、民宿、体验为一体的3A级望云峰景区,不仅带动周边几十户群众就业,还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积极参加她组织的农家乐服务培训,让环境更整洁、服务更贴心、乡村更美丽。
大同镇着力激发苗乡群众内生动力,运用“积分制”、推广“红黑榜”,整治乱搭乱建、乱拉乱接、乱倾乱倒等环境卫生脏乱行为,实施养花种草、绿化庭院、美化院坝等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乡村自然面貌焕然一新。为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大同镇评选出第一批优秀典型“苗家阿妹”50名、“文明农家”80户,每年重阳节评选14名孝亲敬老之星和模范老人。鼓励在家妇女主持制定家风家训,首批进行规范制作公开张贴46户,有效提振了农村精神风貌。
“百灵”唱文明
“国家政策好精神,希望大家要执行,不要乱把酒席办,铺张浪费更不行……”大同古镇上的“百灵阿妹”张亚菲在通过拍摄短视频倡导勤俭节约。
张亚菲通过快板说唱、小剧场等方式,把移风易俗、防疫知识、森林防火知识等融入小视频进行发布宣传,现已成为大同镇小有名气的网红宣传员,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百灵阿妹”们发扬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长处,通过“苗家阿妹”“五个大同”“石顶山山歌”等系列特色节目,运用芦笙、山歌、苗舞等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寨规民约,创新“茶馆嗑子匠”“文明提调官”“奋进苗家人”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苗家阿妹”如同五朵金花盛开在大同镇的各个角落,影响着全镇人民的生活,一幅户户整洁、人人明礼、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