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市 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文明实践结硕果
张常波

 

    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市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总要求,积极培育主流价值,弘扬尚德新风,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共建共治共享。

    “两库三堂”推进理论宣讲。旬阳市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构建“两库三堂”宣讲模式。从市委党校和各镇、各部门遴选56名宣讲员纳入文明实践宣讲师资库,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策划打磨32个宣讲课题库,在市、镇、村3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设立新思想大讲堂,在村庄院落、厂企班组广泛开设板凳课堂,在市融媒体中心开办网络课堂,采取分众化“你点我讲”灵活形式,把讲理论、讲道理、讲故事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真正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激发群众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全市先后组建文明实践市级宣讲团(队)69个,基层宣讲小分队309支,开展理论宣讲1300余场次,受众68000余人次,为广大干部群众送上了“热气腾腾”的理论大餐。

    “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增强精神动力。旬阳市坚持文化服务同人民福祉紧密相联,组建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大力实施选拔百名文艺领军人才、发展千名文艺骨干、带动万名文艺爱好者的“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坚持自我服务,增强造血功能,培养文艺综合人才850名,孵化文艺乡土人才1620名、群众自乐班和文艺社团241支,在册文艺爱好者10020人,开展民歌、民舞、器乐、书画培训36期,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坚持以“文艺演出”为牵引,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创作快板《二十大精神指航向》《礼赞旬阳颂党恩》,歌舞《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表演唱《二十大精神擂战鼓》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反映新思想,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文艺综合服务事项“种”到田间地头、村庄院落,使广大群众在自给自足、自创自娱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动力。

    “传帮带”技能服务兴农富农。旬阳市针对山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广大群众种养技术短缺、缺乏专业化技术指导现状,在全市招募600余名农业技术志愿者,编组形成牲畜、烟草、魔芋、拐枣等21个专业化科技志愿服务队。选派306名农技志愿者担任306个村科技特派员,择优聘用28名中高级职业农民为农业发展指导员,建立起纵贯市、镇、村、户的农业技术科普服务网络。各志愿服务队、科技特派员、农业发展指导员结合农时季节,把握时令节气,有效对接群众需求,采取“点菜式”集中培训、实践操作指导、开出病虫害“处方”等方式进行服务指导,传授种养技能,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截至目前,举办“传帮带”现场技能培训1450场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家庭农场54家、农业园区60个,帮带3万余户群众与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盟”,用农业技能服务铺平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道。

    “双评选”树立榜样典型。旬阳市紧贴基层实际,以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力点,制定出台《旬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待遇保障实施细则》,设立30万元关爱基金,保障道德模范充分享受政治待遇、物质奖励和社会礼遇,引导广大群众看着学、照着做,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截至目前,推荐评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257名,开展好人事迹分享会等主题活动1100余场次。在乡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制定“十星”评定标准,规范报星、评星、审星、定星、授星操作程序,一年一评,动态管理,引导群众守星、护星、爱星。全市有12.07万户家庭主动参与星级评选,推选“十星户”9.2万户,评定“星级文明标兵”户2522户,以“小评选”撬动了“大文明”。

 

当前:2版(2023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