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 邓小青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负提质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开展教学的主题。在减少学生书面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成了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生活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生活教学情景、模拟生活场景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生活场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叙述等方法,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生活场景的体验,从生活出发,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生活情景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践,积累经验,夯实学习基础。

    二是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阅读是学习的起点,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前提条件。首先,阅读能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生活素材,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其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厘清数学问题的结构。如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用分数或百分数解应用题等,弄清楚题干中的基本结构,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再如四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应充分理解题目结构,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三是保护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用数学情景,巧设数学问题,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用起来,这样不仅夯实了学生数学基础,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好奇心,激发进一步思考,以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充满热情。

    四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多鼓励,慎批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自我肯定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难学,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这些困难如长期积累,那将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噩梦,学生可能从此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正常步伐,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考试、学科比赛活动等,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对学生存在的学习上的问题应主动沟通,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进取之心。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每一个困难。通过有梯度的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五是制定多种教学策略。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手段,因此,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如计算教学,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比赛活动来提升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还可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在讲解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这些几何知识计算原理的推导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的实践性课堂教学环节,如教授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加减乘除算理时,画图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在教授质量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知识时,实践活动就更显其独特的价值了。

    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自愿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教学应以兴趣激发为引领,把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和每一个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畏难情绪,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用新颖、创新的形式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挥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当前:3版(2023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