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馆——让学生获得浸入式体验
杜建锋

 

    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要实现协同育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然十分重要,而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如果我们放开眼光,就会发现,社会上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国家公园等,发挥他们的力量和作用,构建一个完整、完善的教育生态圈,让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获得浸入式体验,让教育发生得更加自然,教育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在思想教育方面,场馆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突出表现在生动性、情境性。思想教育最忌说教。要上好思政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固然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而场馆教育自然也需要发力。比如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单纯的课堂教育手段就显得单一,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手段就不一样了,有鲜活的案例,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真实的切身体验。因此,场馆方面可以考虑与学校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比如研学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手实践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比如法治教育基地,可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重要性……相比课堂教育,场馆教育能够让思想教育来得更加深刻、更加真实,甚至可以直达人心,引发共鸣。
    在文化艺术熏陶方面,场馆教育同样优势明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育全景化的背景下,文化艺术熏陶与知识的获得更是如此。因此,完全有必要把场馆教育融入教育生态圈之中,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对接,搭建起联通平台,联手开发特色课程,拓宽学习场域,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知识“活起来”。比如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按年龄段开列出读书书目,举办读书沙龙等,让学生感受读书之乐;博物馆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历史,既可以通过历史文物展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底蕴与厚重,亦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起虚拟场景,让文物自己“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我们常说,山川草木皆有趣,文化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往往最需要亲身参与与体会,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也需要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而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也往往需要在世界的丰富多彩中成就。
    在强身健体方面,场馆教育也应助学生成长一臂之力。比如,体育教育与锻炼,在学校上体育课自然是教育与锻炼,到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等地方进行锻炼,更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与锻炼给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学校体育课堂无法比拟的。因此,社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开放这些场馆资源,共享这些场馆资源,更重要的是以教育的眼光,去开发协同育人的功能,助力学生强身健体,喜欢上锻炼身体。
    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教育场景,发挥出每一份教育力量,教育才会真实而深刻地发生,学生才能触摸到教育的“美好模样”。

当前:B4版(2023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