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 构建移风易俗新格局 积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马学梅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为民谋福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宣传深度和广度、坚持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建章立制,确保移风易俗有规可循。海东市文明办制定印发《海东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作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区)致力于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一批专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县级抓总、乡镇抓细、村(社区)抓实的工作格局,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循化县先后印发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补充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召开现场会,统一婚事“五步走”流程等形式,确保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民和县制定《关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的规定》,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解决了以分别宴请、多地点、长时间等方式变相大操大办等问题。
    扩大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家喻户晓。充分利用报社、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解读相关政策,宣传积极意义,报道各地推动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曝光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反面典型,增进人们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根据地区实际,各县(区)各部门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移风易俗宣传年画》《文明新风进万家宣传册》《移风易俗曲艺汇编》等宣传品10万余册,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评选命名了文明乡镇70个、文明村1015个、文明家庭10户、“五星级文明户”224382户,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用身边典型、身边事例教育群众,形成鲜明价值导向,保障移风易俗扎实推进。
    统筹兼顾,力促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坚持把政府推动与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规范红白事宜办理流程,明确理事会掌握信息、主动介入、填表备案、事主签字确认等路径,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刹歪风、正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各级政府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工作指导,提高其政策把握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红白理事会以“宣传、引导、监督、服务”为基本职责,按章理事、主动作为,在破除不文明婚丧习俗中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市红白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民红白事操办支出大幅下降,广受群众点赞。
    截至目前,全市1587个行政村已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2020年以来全市婚事新办8500场次,丧事简办7210场次,其他喜事廉办14531场次,初步统计节约开支约10.23亿元。

当前:B3版(2023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