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法帖是硬笔书法学习的源泉
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  徐安禄

 

    学习书法不是简简单单的写字,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学习书法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价值功能,历史赋予了中华儿女自觉“弘道”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每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好书法。随着硬笔的出现,硬笔书法已成为书法艺术中最重要最实用的部分。

    如何学习硬笔书法,怎么开始学,已成为大家的首要问题。硬笔书法也是书法艺术,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前景与群众基础,而这前景又必须向毛笔书法古碑法帖中汲取大量丰盛的养分。硬笔书法要发展,必须要在毛笔书法历史中去学习借鉴,向毛笔书法的古碑法帖寻找基石,只有这样,硬笔书法才能形成方兴未艾的新局面。

    我们深知,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硬笔书法也不例外。相对硬笔字而言,古碑法帖的字较大,直接缩小也易变形,经过有经验的硬笔书法家转换过的字帖,应当是形神兼备、字形特征明显,易于学习。笔者也进行过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字形转换,然后对学生进行硬笔教学引导,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硬笔书法临习古碑法帖,谈一点个人认识:

   一、学习古碑法帖字形、结构、笔法与章法

    字形。硬笔与毛笔相比较,其书写以“小”字见长,“大字重势,小字在精”“小”必然要注重“精”,“精”在于书者特别注重心细,然后才能通过技巧的运用感知硬笔书写的字形变化。字形完全可以从古碑法帖中找到,字形有三角形、梯形、圆形、倒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多边形等。

    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方面有笔画的数量、行笔的路线,线线交点的位置、提按的变化、笔画所占比例、笔画倾斜方向、还有各部件的穿插、迎让、呼应、开合等。读碑帖,看单字要从以上各方面看字的结构。

    笔法。笔法方面,碑帖中有明显的起笔时用到的藏锋、露锋、顺锋、逆锋。书写过程中有中、侧锋行笔,控笔有提、按、转、折、轻、重、疾、涩、驻、过、顿等笔法。学习者要看懂并选择运用在硬笔书写中。

    章法。碑帖中有浓、淡、干、湿、枯等墨色的变化,有字与字的大小、疏密、轻重、开合、穿插、迎让、呼应,连与断、错位、字距远近变化、行与行距离、轴线的摆动以及重叠率、书写的节奏、单字所占空间、行气等章法。学习者要善于观察、提取并认真临习。

    二、学习软笔硬笔起步不同

    我的经验是:毛笔书法宜从篆隶入手起步,硬笔宜从楷书入手起步。硬笔临习古碑法帖的基本路径应该是:楷书(唐楷—魏晋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临古碑帖要在“像”字上用功,力求形神兼备,正如孙过庭所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也是我们学习硬笔书法的箴言。

    三、读写结合

    临习之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所临习的碑帖,读其用笔、读其结构、读其风格、读其文本。前三者多数人能够做到,后者读文本往往受到文言文的限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视而不见被回避了。若不读文本,不知其意,临习环节中实现背临难度大。

    四、硬笔书写场景多,有意练习很重要

    硬笔携带方便,学习时间多,运用场景多。古人学习写字从毛笔开始,近现代人学习写字从硬笔开始。但是由于近现代人学习的任务相对较重,学校也忽略了硬笔书写教育,造成硬笔书法的现状不理想。但硬笔书写的场景又特别多,古语说:“书无百日功,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提笔就是练字时,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硬笔书写的各种场景,坚持天天练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向古碑法帖学习,相信我们的硬笔书写水平一定会提高。

    我们倡导,硬笔书法学习要精临碑帖,灵活运用,是硬笔书法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脉与络的承袭,灵与肉的融合。只有这样,硬笔书法才会融汇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洪流中并得以传承和发展。

当前:3版(2023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