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进双梅:“彝”技之长 绣出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卢瑶

 

    “大家一定要注意质量,每一件绣品都是我们的广告。”春节刚过,四川省乐山市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乔进双梅就忙着在厂房里指导绣娘们的彝绣技艺。合作社的厂房里,绣娘们有的忙着刺绣,手中针线上下翻飞;有的时不时停下手来,思考如何下针;有的聆听着乔进双梅的指点,及时调整绣法……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手工刺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将彝绣传承下去,乔进双梅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热爱彝绣钻研技艺

    乔进双梅的家乡高卓营乡,位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南部。马边县属于小凉山地区,曾经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我第一次去上学时,老师问我为什么不穿鞋,其实我根本没有鞋子,家里买不起。”说起过去的苦日子,乔进双梅如今已是轻描淡写。那时候,彝族流传着一句俗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拿针就会绣花,彝族女人曾靠着刺绣的手艺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我的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从小我就喜欢守在她身边看她绣衣服、绣帽子之类的。”乔进双梅说,或许是受妈妈和同村阿姨的影响,她自小便喜欢彝族刺绣。11岁起,乔进双梅便能独自拿针线操作,绣出一些简单的花纹。随着年龄渐长,她刺绣的手艺也越来越好,熟练掌握了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各种彝绣技艺。到18岁时,乔进双梅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彝绣能手。她梦想着能一直从事彝绣技艺,中专时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可等到她毕业后还想继续学习深造时,母亲却因病导致双眼失明,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难以度日。“我只能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想法,但我没有放弃最爱的彝绣。”乔进双梅说,传承保护并弘扬彝绣技艺,于她而言有一种深入骨髓、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为了生活,乔进双梅做过很多工作。当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后,乔进双梅还是决心继续追逐自己的“彝绣梦”。为了提高技艺,她还曾前往云南楚雄、四川西昌等地参加彝绣培训。在乔进双梅的坚持下,她的彝绣技艺逐渐精进,作品畅销。

    出色绣品展露峥嵘

    “彝绣主要以黑色、红色做底色,以红、黄、黑为主色调。其中,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太阳,黑色代表大地,花纹代表山川河流,集中在一起可以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在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的彝绣展厅里,乔进双梅对里面挂着的展品如数家珍,展厅里最吸引人的是一幅“画像”:翠竹掩映下,身穿彝族服饰的姑娘正摆弄着耳饰,斑驳的阳光洒在姑娘的头顶,乌发在光斑下渲染出光泽。“这是我绣出来的自画像。”乔进双梅自豪地说,“这幅绣品,打破了很多人对彝绣的原有印象。”她介绍道,小凉山彝绣的特有的平针绣、乱针绣技法,能把光影“锁”在方寸之间,这也是她传承发扬小凉山彝绣的底气。

    “每次出席正式活动时,我都要穿上自己做的彝族服饰。”乔进双梅说。她总是抓住各种机会展示彝绣产品,将彝绣介绍给大众。

    2018年,乔进双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穿着彝族服装参加了全国两会。2019年,她带着16套彝绣服饰赴全国两会。2020年,乔进双梅在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展开了一幅1米多长的绣品。绣品上,十多个圆滚滚的大熊猫在林间嬉戏,或站或卧、憨态可掬、栩栩如生。2022年,她又带去了彝绣笔记本、彝绣化妆镜、彝绣发夹等产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乔进双梅和绣娘们一起,花费2天时间制作彝绣作品——吉祥武汉,用她们的方式为武汉鼓劲加油。

    2021年“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乔进双梅带去了帅气领带和阿斯牛牛包包参展。帅气领带底色素净,上面的彝绣花纹大气沉稳;阿斯牛牛包包美观大方、简约时尚。

    2022年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乔进双梅不仅把种类丰富的彝绣产品带到会场,还把绣架搬了去,现场表演起了彝绣。

    坚持传承扶持姐妹

    理线、穿针、落针、手腕翻转,五颜六色的丝线在乔进双梅手中“幻化”成日月、星辰、云彩、波浪、牛角……“彝绣在制作时,是不用画底图的,这要求绣娘们必须要有极强的想象力。”在合作社厂房,乔进双梅仔细地讲解着彝绣技巧,围坐在身旁的绣娘们仔细观察着、学习着。

    刚开始从事彝绣时,乔进双梅对彝绣发展很是担忧。“由于彝族服饰工艺复杂、做工缓慢、创业方式落后、产品销售渠道窄、产业没有形成链条等缺陷,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投入精力学习和研究,技术人才断层严重。”

    “我希望彝绣能得到传承,更希望姐妹们能因此脱贫。”乔进双梅许下心愿。为了带领更多彝族姐妹走上致富道路,2015年,马边县首个刺绣专业合作社——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创业初期,由于绣娘们刺绣方式各异,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生产出来的绣品受众少,且客户接受度低。为此,乔进双梅统一了产品标准,在保留彝绣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彝绣产品与时代同步,与市场接轨。她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级妇联组织的彝绣培训,让绣娘们树立起自立自强精神,带领绣娘参加市、县妇联组织的彝绣比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和电子商务等媒介,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累计开展技艺培训超过3万人次,同时带动超过800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超1万元。

    2019年,乔进双梅带着绣娘们走进当地中小学校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合作社在马边县六所中小学校开设了彝绣培训班,每周开展一次彝绣课程,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彝绣的热爱,也为未来培养彝绣传承人打下基础。马边县民建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民建小学有34名热爱彝绣的学生在社团里系统学习了彝绣的各种技法。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工作中,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获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乔进双梅说:“我真心希望彝绣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当前:A4版(2023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