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篇
不拘一格,打造众多新空间
江德斌

 

    按照住建部试点要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应处于地形相对平整,服务设施、应急保障相对完善和便捷的区域。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布局,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也纳入规划范围,在城市各个区域留出空地,打造贴近居民生活,便于日常休憩、锻炼的绿地空间。在这方面,已有部分城市走在前列,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让市民就近享受舒适的绿色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绿色公共空间”建设,采取了腾退还绿、疏解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做法,将城市中的空地、废墟、公共用地等地块改造成公园绿地。在老百姓身边,出现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城市“口袋公园”和社区“微公园”。同时,北京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通过绿道、绿带将历史名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与“无界公园”等有机联通衔接,形成大园小园串联、步行骑行舒适有序、游憩健身随时随地的生活化公园街区,有效增加了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

    上海市采取“开放式公园”模式,在寸土寸金的城区“见缝插针”,打造了一些“口袋公园”和“邻里公园”,让许多闲置或功能退化的“边角料”土地重新焕发活力。“口袋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是满足居民接近自然的需求和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也因为与社区的距离更近,叠加了商业、社区活动、小型体育和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的功能,还成为推广新优植物、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试验田。

    杭州市为迎接亚运会,推动全民健身,创新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涵盖了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建筑屋顶、会展园区和社区(村)闲置地等多种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利用模式,诸如足球公园、篮球公园、社区运动中心、体育公园等,面积不大,却能辐射周边社区,让市民有了更充足的体育锻炼场所,享受多种体育项目,丰富了业余文体活动。这成为杭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的一大特色。

    广州市推出了公园绿地草坪帐篷区域,供市民露营休闲,不用出城也可以在草地野餐。通过这种形式的“微度假”,市民感受回归自然的舒适,尽享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欢乐,休闲娱乐的方式愈发丰富多彩,还直接促进了露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推窗见绿,家门口就能逛公园;出门入园,出社区就能休憩放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各地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方案,充分挖掘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资源,新建和改建一批微小公园,打造景色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让更多市民享受“转角遇到绿”的美化成果。

 

当前:B4版(2023年03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