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跃而上
——赤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吴丽辉 陈益梅 刘鸿境

 

国家5A级景区赤水大瀑布

赤水一中开学第一课“禁毒知识宣传”

四洞沟景区(月亮潭瀑布)

赤水境内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桫椤

赤水市开展河长制常态化巡河工作

“茶馆嗑子匠”志愿者向群众传递党的好声音

 

    贵州赤水,地处黔北遵义与川南泸州交界,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她因奔腾豪迈的赤水河而得名;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因丹霞地貌荣膺世界自然遗产而驰名。

    红城翠玉之地

    扎下文明之根

    绿,大自然的馈赠。地理上,赤水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倾斜的过渡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森林覆盖率高达82.85%,有竹林135万亩,被称为北纬28度线上的“绿宝石”。孕育了云豹、桫椤等独特的动植物种群,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5种。设立了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达721平方公里;设立了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万多株与恐龙同生共荣的孑遗植物桫椤得到保护;设立了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赤水人对生态的保护、对生态产业的发展、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充分彰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红,骨子里的血脉。“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在赤水河流域与当地百姓结下深深鱼水情谊。“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被中共中央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红军四渡赤水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在了勤劳淳朴的赤水人心里,红色血脉的传承为赤水人打下了深深的精神烙印。如今在红军渡口,无数游客不惜跋涉千万里,来此凭吊和追寻红军长征的精神密码。

    文,应河运而生。“满眼盐船争泊岸,一篙犹带锦江春。”盐运促进商业繁荣,吸引无数外省客商来赤水创业定居,在赤水河沿岸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小镇,“金大同、银复兴、铜天台”,长沙、旺隆、官渡、元厚、丙安、金华、文华等这些小镇的名字,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赤水河古盐道是巴蜀文化向贵州内陆浸润的文明走廊,盐运不仅促进了赤水河的开发,还塑造了赤水人“开放包容、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百折不回”的文化气质。

    十无一讲一创

    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赤水市委、市政府与赤水人民坚定信念,把将赤水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努力工作的主抓手。深入开展“十无一讲”,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全域无酒驾——多措并举确保交通安全出行。探索建立酒驾醉驾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创新机制,实现酒驾醉驾治理“群防群治”“共治共管”。一是科学安排部署警力,紧盯重点时段,开展午间突击查、夜间专项查、凌晨清剿查,确保重点部位、路段、时段不失控,一般部位、路段、时段不漏管。二是常态化开展“酒驾天天查”,坚持流动巡查与设卡检查相结合,蹲点守候与主动出击相结合,提升查缉效率和精准度。强化交警和乡镇派出所警力联动、交叉检查,形成酒醉驾联合治理机制。三是突出宣传先行、源头治理,通过村支“两委”现场监督,志愿者现场宣传等,时时提醒群众安全驾驶,让安全驾驶理念深入人心;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制作警示教育片和展板,剖析警示酒驾醉驾的严重危害,深入客货运企业、驾校、学校、农村组织重点群体开展酒驾醉驾警示教育,以案释法、以案示警。

    喜事无婚闹——提倡“喜事新办”践行婚庆新风。将治理低俗婚闹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制定印发多个政策性配套文件,明确全市低俗婚闹治理任务措施,压紧压实职能部门和属地责任,常态化开展低俗婚闹专项治理。将整治低俗婚闹纳入全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范畴,通过文明积分制、“红黑榜公开曝光”等方式,细化违约惩戒措施,并依托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强化村规民约的宣传教育、监督执行、奖惩约束作用,促使群众自觉抵制低俗婚闹等不文明行为;积极引导新婚对象签订承诺书,广泛发布《文明婚庆倡议书》,对阻碍公共交通、影响社会治安、侵犯侮辱他人、传播低俗文化等涉嫌违法的,由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依法予以打击。2022年以来,引导新婚对象签订承诺书1357份,常态化开展巡逻和劝导576次;加强涉婚负面舆情监测力度,狠抓“早高峰、晚高峰”两个时间节点,采取“软件+手工”的方式,做好舆情监测,做到涉婚舆情发现及时、交办及时、处置及时,坚决杜绝涉婚重大网络舆情发生。优化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和网评员队伍,强化部门间协作,大力宣传和引导文明婚庆,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酒席无滥办——致力移风易俗健全体制机制。聚焦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陋习突出问题治理,细化刚性约束和违约惩戒措施,依法依规修订完善127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7个村荣获“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称号。运用签订承诺书、文明积分制、“红黑榜公开曝光”等载体,强化村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执行,促进群众了解掌握和履行村规民约规定,切实发挥村规民约自治功能;组建完成17个镇级和127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吸纳会员3232人,专职规范红白事酒席操办行为。实行酒席申报备案和承诺制度,明确婚丧嫁娶可操办酒席,其余一律不办。2022年以来,登记备案办酒1463起,制止滥办酒席16起;尊重发扬地方传统习俗,瞄准“提调官”统揽酒席操办主攻点,编制完善“文明提调官”操作手册,规范提调官有话说“四言八句”,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切实减少群众滥办酒席等不文明行为。目前,全市共有“文明提调官”600余人,平均每个红白理事会至少有4名“文明提调官”,择优选任并颁发聘任证书。

    老少无弃养——构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环境。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列入普法清单,在村规民约中写入村(居)民应尽赡(抚)养义务,发挥“道德理事会”“五老”人员作用,通过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村通等宣传载体,纠治乡村“重男轻女”“儿尽孝女不管”等错误思想,2022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985场次61897人;将履行赡(抚)养法定义务纳入婚前教育重要内容,1321对新婚夫妇接受婚前教育,补齐婚姻教育短板;评比表扬“文明家庭”25户、“好爸爸”5人、“好儿媳好公婆”7户、“孝亲敬老之星”7人,通过示范引领,弘扬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老少无弃养”目标。

    景区无宰客——规范市场行为做优旅游环境。结合“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贵州”“六心行动”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深入发展“红色+绿色生态”旅游业态,开展部门专项检查和部门间联合双向检查,将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产品供给提升和安全运行提升三项结合,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主要消费情况进行了核算,并在成都、重庆和泸州等地旅游行业内进行发布,保证在组团地杜绝“不合理低价游”团队的组建。多次召开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暨业务培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约谈,及时规范经营行为,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坚决制止宰客行为发生,优化旅游环境。

    房屋无违建——抓实文明创建浸润淳朴民风。通过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文明农家”建设现场观摩会,开展“文明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将整治老旧房屋、乱搭乱建和优化群众实际需要与美化居住环境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新环境,实现“房屋无违建”,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2022年以来,累计完善127个村(社区)村(居)规民约,规范悬挂对联2035幅,设置“红黑榜”129处,梳理487户家风家训上墙,开展评比表扬147次,在348户群众家中设置荣誉墙,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农家”示范创建的热情。截至目前,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9个、遵义市级文明村镇17个,赤水市级文明村镇74个。赤水市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水体无黑臭——实施水体治理维护绿水青山。系统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治理工作。通过生态环境领域“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对流域水体周边容易产生风险隐患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管控清单,重点聚焦污水处理厂、白酒企业等涉水重点突出隐患风险点位,不断加强日常监管频次和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废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2022年共排查建成区范围内水体26个,排查赤水河流域(赤水段)入河排污口642个,开展水质检测219个,根据现场排查及水质检测结果,辖区内水体无黑臭。2018年赤水市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在以“生态兴则文明兴”为主题的中华环境奖评选中,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城镇环境类奖项;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赤水河(赤水市)出境断面水质稳定维持在Ⅱ类;一些珍稀鱼类的身影重现赤水河。

    巩固无毒市——全力堵截遏制毒品渗透危害。2022年4月6日,贵州省禁毒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首批“全省禁毒示范城市”的决定,赤水作为遵义市5个县(市、区)之一荣获首批“全省禁毒示范城市”称号。紧盯“人员管控”。将无毒村(居)创建与重点整治统筹谋划,充分运用遵义智慧禁毒平台实时掌控涉毒人员动态信息,通过完善“三本档案”制定吸毒人员帮、教、管、控一体工作,助推“示范创建”工作有力开展;立足“本地市场”。强力推进“三清一收”“清源断流”等专项行动,坚持酒毒同检、全员普检、重嫌必检,全方位遏制毒品滥用、堵截毒品渗透、防止制毒发生;严控“外流贩毒”。坚持与外流贩毒流入地重点的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公安机关签订“边界缉毒执法协作协议”,建立打击外流贩毒协作机制,实现情报信息互通共享、共同打击外流贩毒。2022年5月,赤水职校、赤水三中、大同五中3所学校荣获“遵义市禁毒示范学校”称号。2022年,全市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零发案”、涉毒物质“零流失”、制毒案件“零发生”、吸毒人员年轻化率持续降低,实现“无毒市”创建目标。

    人员无违法——强化示范引领夯实法治基础。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党员、干部带头依法管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司法系统公正透明执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七进”活动,强化以案释法、以案讲法、以案宣法工作,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大力提高普通市民的法治、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强化源头治理,在各中小学校聘任法治副校长,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法治思维和意识;在城乡社区,充分发挥院坝协商、邻里调解、红白理事、老年协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将违法行为化解在萌芽状态,消弭于无形之中,倡导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基层无上访——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以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为目标,狠抓基层信访治理工作,通过源头责任三到位、管理措施三到位和基础保障三到位,强力推进信访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信访问题排查, 进行台账式整改销号管理,确保源头排查责任落实到位。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专班包案到底工作措施,确保难案要案源头化解,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日常和常态化工作作用,扎实开展日常宣传以及矛盾纠纷的有效发现并及时调处,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基层无上访”目标。

    市民讲文明——锁定主线筑牢崇德向善之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落地落实落细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小区、进家庭,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度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打造以党员干部为主导、社会志愿者为主流、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培育起一支紧密围绕群众的志愿队伍。全市已累计注册志愿者60428人,志愿服务团队216支,服务时长达1456682小时,项目个数9112个,录入时长的人数占总志愿者的比例达74.47%,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23.14%;挖掘培树先进典型。持续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表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二十四孝”、家风家训等系列宣传教育,倡导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的社会风尚。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中国好人6人、贵州好人12人;培育市民文明素质。围绕新时代“茶馆嗑子匠”项目,立足群众主体,打造主题鲜明的群众活动载体,按照“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的原则,深入社区、小区、楼栋,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寓教于乐的互动式宣传。

   坚定理想信念

    奋力实现目标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赤水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渐序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市31万赤水儿女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37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完成9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2381元和17738元,分别增长7%和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4%。

    全市上下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遵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志在必得的决心,咬定目标不放松,以“十无一讲”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努力打造赤水河流域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现代化赤水新未来”增添鲜明的文明底色,贡献更大的智慧力量。

当前:B4版(2023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