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2年6月6日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文身现象仍屡禁不止。
文身对未成年人有相当大的危害。文身容易让未成年人在社交中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其融入社会;也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到身体或精神伤害,不利于其升学、就业;还会让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过程中被区别对待,造成其权益受损。
预防未成年人文身,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合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防止未成年人接触或者使用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让未成年人树立文身有害、拒绝文身的心理意识。一旦发现其有文身倾向,应当及时干预、制止和矫正,帮助其摆脱文身困扰。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严格审批,在校园周边经营场所设置醒目标志、提示牌,对违反规定的商家进行相应处罚。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法治宣传,让未成年人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文身,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盲目跟风模仿他人。
对于家长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向孩子讲述文身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拒绝文身宣传活动,共同抵制文身。要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文身。
总之,让未成年人拒绝文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其中,让未成年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拒绝文身,相当重要。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拒绝文身一定会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