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榆树乡:“六心”实践提升群众幸福感
张旭辉  张佳英

 

    近年来,甘肃省徽县榆树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五有三到位”标准(即: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到位、服务群众到位),聚力“六心”实践,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榆树结出“幸福之果”。

    以阵地构建让群众放心。组建完善乡村社三级贯通的运行架构,串联三级阵地链,实现精神文明全覆盖。充分整合现有阵地资源,完善乡文化站、打造S219线文明实践大道、茶马文化文明实践广场、乡愁记忆馆、幸福食堂、爱心理发室等,健全站、道、馆、场、堂、室全方位阵地网络,高标准完善精神文明活动阵地。

    以和美善治让群众舒心。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落实“1+N”党员联系户制度,探索建立“网格管理+五治融合+积分赋能”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全面融入村规民约,用群众力量褒扬社会新风;建立村民理事、法律服务、道德评议等群众性组织,在乡村治理上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党建引领下的和美善治新格局初步显现。

    以创新服务让群众暖心。全面落实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困难群众关爱服务机制,针对提升留守老人生活品质,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每月一理发、一清扫、一访谈、一外联、一代购代销);针对提高留守妇女综合素质,组建“四支队伍”(文体娱乐队、手工制作队、电商直播队、志愿服务队);针对提升留守儿童教育质量,搭建“四桌”(帮扶小课桌、家庭小餐桌、课外娱乐桌、心理辅导桌);针对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从帮带发展、政策扶持、文化生活、健康体检、代办代理等五方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以关心关爱让群众安心。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模式,创新建设幸福食堂,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困难群众的吃饭难问题。紧盯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和心理辅导难题,组建寒暑假在家大学生和乡村干部组成的学习辅导队,把餐桌、刺绣桌、办公桌变成一张张爱心课桌,有效解决了假期中留守儿童的看管问题。

    以帮带发展让群众顺心。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合作、群众参与”的思路,采取“支部综合管理、企业帮带培训、村民手工制作”的模式,建成集文化宣传、技能培训、产品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乡韵手工作坊,让留守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增收致富。全面推行“133”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坚持支部引领、政策引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动、能人带富的“双引三带”产业发展机制;探索“党支部+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合作社+订单公司+农户”3种发展模式,切实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以文化赋能让群众欢心。收集老物件,建设乡愁记忆馆,展现群众生活和农耕生产的用具用品,承载群众的乡愁记忆。组建秦腔自娱班、民间三弦琵琶弹唱班、地方民艺班、广场舞队等群众自娱班队,举办“庆三八”“庆七一”、迎端午等活动,把节会活动、艺术表现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弘扬了文明新风。

 

当前:3版(2023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