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篇
优化阅读环境,保障阅读需求
谢庆富

 

    由于青少年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需要持续优化阅读环境,充分保障他们的阅读需求。

    学校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优化阅读环境,保障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责无旁贷。

    首先,要让不同的学生群体都能读到适合的书。青少年学生阅读既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也要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不仅要让他们有书可读,而且要让他们爱上阅读。比如,针对识字不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要配备丰富的绘本读物;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水平,学校可充实经典文学读物、卫生健康读物、天文地理生物读物等;至于高中生,学校可以多添置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类书籍。对于特殊学生,学校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提供丰富的阅读设备和途径,比如盲生阅读方式不同于明眼人,学校除配置传统的纸质盲文图书,还可以安装盲文点显器、助视器、听书机、读屏软件等,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其次,要让学生“随手可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固然是读书的好去处,但是,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到这些场所阅读,因此,学校要打造“随手可读”的阅读环境,方便学生即时阅读、处处可读。学校要扩大阅读空间,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园等空间,设置读书角、放置图书架、开设书报亭,摆上种类丰富的图书,让学生抬眼可见、驻足可观,随时随地都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再次,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阅读需要安静的环境,但读书不应该是一件孤独的事。一个学生阅读,或许可以带动一群学生阅读;一群学生阅读,或许可以带动一所学校的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要用好宣传栏、文化墙、校园广播等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引导激励学生向“阅读之星”“读书标兵”学习、看齐。随着校园阅读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会把阅读转化为行动自觉。

    推动学生阅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学生不可能一直在学校,要让他们走出校门后也有书可读。在社会层面,城市的图书馆、社区的图书室、农村的农家书屋等阅读阵地,要为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的读者打造优雅的阅读环境,尤其是要补齐农家书屋书籍种类、数量等方面的短板,为农村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家庭环境是阅读兴趣萌芽、阅读习惯养成的起点。家长要常态化购置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让书香成为家庭的味道。家庭长辈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以家庭熏陶,带动孩子树立起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读书已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不少青少年学生也青睐数字阅读。公共图书馆、出版机构、学校等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配备,给学生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

 

当前:B4版(2023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