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草》写的是阿土的家乡老槐庄旱情严重,阿土的爸爸不得已,带着他远走他乡,投奔在老北门的外婆家,学习草编的故事,小说展现了阿土家三代人对草编技艺的坚守和传承。
好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只因深邃,只因醇香。
诗意的语言贴切、生动,在一丝丝苍凉中透着唯美。作家的语言浸润着水乡澄澈的水,蘸满水乡清亮的绿,处处可见优美,于优美中又染着一点心酸,那心酸在心头划过,并不停留,就如一只翠鸟低鸣三两声,就飞过芦苇荡了。比如:“阿土来到大河边,他想把这整条河都搬回老槐庄,爸忽然冒出一句:洗把脸?我吓一跳,用这么清的水洗脸,会不会太浪费了?最后,我们还是用毛巾蘸着水,匆匆擦把脸,整个过程像做贼一样。”这样的描写,衬托出老槐庄没有水的心酸,又把儿童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阿土内心的声音又为下文埋下伏笔,他们还会返回老槐庄的。
象征手法的运用,令草编技艺有了神秘的色彩,更富有张力。金草是草编艺人的一种信仰,它是一道光,照亮了草编艺人对技艺的孜孜追求。外婆说;“大河的尽头,长着一棵金草,只有最高明的草编艺人才能看到它。见到金草的人,就能实现一个愿望。”外婆就这样把火种悄悄地种在了阿土的心里,或者,这个火种一直就在阿土的家族里一代代接力着,他们小心呵护着这火种,再苦再难,也不会让火种熄灭。小说的主题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小说结构紧凑。小说的主线清晰明朗,小说还有一条副线,老槐庄的人乱砍滥伐树木,导致土地盐碱化,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当连树根都被挖光时,生活陷入困顿,很多人被迫离乡背井,这也是阿土学艺的缘起,两条线索主次分明,又相辅相成。
草编技艺所依附的土地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这对于草编艺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为此,阿土的妈妈远赴上海去学艺,九九八十一难,唯有取得真经,才能挽救草编技艺所面临的市场冲击与困境,对于阿土一家人来说,这部真经,就是象征着高艺术水准的草编作品,也就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金草,金草的意义不是狭隘的,它象征着一种博大的弘扬精神,当阿土的妈妈找到了心里的金草时,她选择返回家乡,建立草编工艺馆,弘扬民间技艺。
金草的光芒照耀着老北门,也照耀着老槐庄,老槐庄的人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积极地挖河修坝,老槐庄的草木又回来了,草编技艺在阿土妈妈的弘扬下,又一次在老槐庄焕发生机。
作家把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浑然天成,也从侧面反映了老槐庄人对生态环境的救赎,从心里到行动上。表达了作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人物的心理刻画形象、逼真。作家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儿童的心理活动揣摩得细致入微。对于二虫这个反面人物的刻画,一波三折,二虫一些自私自利的顽劣行为,到最后却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好在,作家以温柔的笔抚慰了读者悬起的心,二虫悔过,走上了正途。
外婆的言传身教,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外婆的智慧语言在小说里是一大亮点。比如:“金戒指,银戒指,比不上妈妈编的草戒指。”“阿土你要记住,这人啊,大事不能随意,小事尽量看淡,人心不大,别装多。”
总之,《金草》一书,值得拥有,值得反复咀嚼书中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