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驻村干部传播新风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小朋友,请找到你所在的村庄,了解你们村庄名字的来历,记住你的‘根’……”5月10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村史地名展览馆,下派第一书记们带领驻地学生开展“赓续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地名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乡村振兴根本,正成为兖州区第一书记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他们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靠文化培根铸魂,培养群众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地域文化认同感,凝聚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力量。”兖州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
兖州区共有下派第一书记83名,他们依托10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344个村(社区)实践站,将兖州端信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打造“诚信+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今年以来,兖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新兖镇、龙桥街道、兴隆庄街道片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武云飞借助辖区“兖曲社”说唱艺术团的优势,挖掘整理了一代廉吏牛运震、“秀美花海 端信儒地”、牛楼小镇文旅汇、龙桥快递小哥的窗帘之约等素材,编写成山东快书、小品等十几个文艺节目,14名演员轮流到幸福食堂、端信书屋、文化礼堂等,说学逗唱树新风,说身边人、唱身边事,台上演得精彩动人,台下听得津津有味、入心入脑。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兖州区驻酒仙桥、大安片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任尧带领10名包村干部变“劣势”为“优势”,集中将付家楼村19处老旧院落打造为非遗乡村小戏园、傅星伯文化交流中心、栖心茶室、小酒馆、民宿体验馆,还开办了后备箱夜市,办起了公益大集,打造睦邻胡同和庭院花卉市场,每天晚上或节假日来村“赶集”的人熙熙攘攘,带火了村里的人气和经济。第一书记们顺势而为,与酒仙桥街道携手在泗河两岸挖掘整理李杜“双曜”文明实践展示带,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亮点。“我们成立了兖州区首个‘第一书记工作室’,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帮扶队,增强群众的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让付家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健康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驻付家楼村第一书记李勇表示。
在小孟镇、颜店镇片区,第一书记引导文化能人王怀银充分发挥宣传作用。每天晚饭后,王怀银带着村民吹、拉、弹、唱,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村风村貌、好人故事等融入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向群众表演。从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到孝老爱老敬老养老工作的落实,从环境整治到移风易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美德健康生活理念浸润群众心灵,引领群众提升文明素养。第一书记们还实施了居家生活、亲子教育、孝老爱亲教育培训项目。开展“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幸福大院话村风”等26个项目,第一书记参与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4100余场次,惠及群众8.2万人次。在所有村庄的主街道、文化广场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率100%。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去年以来先后评选文明户8720户。“中国好人”“山东好人”“最美兖州人”在兖州大地层出不穷,成为城乡文明风景。
兖州区第一书记还把1395个文明实践家庭站作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文化阵地,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前两天,女儿定亲时,准亲家非要送8.8万元的定亲礼,我当场拒绝了。我告诉他们,咱这里不兴这个,将来举办婚礼也不能大操大办,越简单越好。”五一期间,在颜店镇颜村文明实践家庭站李爱华家里,村妇女干部杨爱丽与姊妹们分享了她给孩子定亲的经历。
“我们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第一书记包村联户,组织文化专业团队到村培训广场舞、花棍舞等文艺项目360余场次,并动员文化馆、剧团、老兵国旗班等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群众培根铸魂的精神家园。”兖州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