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既要健康,又要安全,打造安全无虞的校园环境,同样是当下各类学校的重要功课。
校园安全包括人身、财产、治安、交通、消防、宿舍、集体活动等多方面,涉及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不容小觑。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所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校园安全也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有着密切关系,需要齐抓共管,一起建设安全校园。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较突出,给受害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伤害,令其产生畏惧、抑郁,甚至酿成悲剧。学校需要加强校园欺凌监测,可设置预防校园欺凌专职岗位,增强教师和家长识别及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面向学生开设全面认知课程和自我保护课程,增强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教育学生不要成为欺凌者,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遇事及时寻求教师和家长帮助,或者报警处置。
不当体罚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应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心理发展,遇到问题要耐心教育,而不是一罚了之、一打了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当然,面对调皮顽劣、行为失范、侵犯权益、扰乱秩序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教育惩戒规则,采取口头批评、书面检讨、教室内站立、暂停集体活动等惩戒措施。
校园交通安全非常重要。现在私家车普及率高,教师开车上班、家长开车送孩子很普遍,故在上下学高峰期,校园门口道路异常拥挤,容易酿成交通安全事故,对此需要高度警惕。学校除了安排安保人员,还可采取家校合作,邀请部分家长做志愿者,在高峰期守护学生安全通行。各地交管部门也应重视校园交通安全,可安排交警定时在路口、校门口执勤,辅助学校指挥交通。
学校集体活动较多,大量学生、教师聚集在一起,如果不慎,也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既要积极开展校园集体活动,又要保障师生安全,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做好细致的集体活动安全预案,充分准备应急措施。比如,学生在下楼集会时,要严格遵守排队轮候、左右分流、有序下楼、教师守候提醒等规则,防止发生意外踩踏伤亡事故。在举行运动会期间,需要安排人员负责维护会场秩序,避免发生阻拦运动员、冲撞、砸伤等事故,有学生受伤及时由校医治疗。
总之,学校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夯实校园安全底线,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