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美丽资源 催生美丽经济
——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观察

 

    陕西平利县春日的茶山公路。 王韬 摄

    5月25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经过风貌提升后的农民新村,五颜六色的民居与周边的生态产业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图画。张国盛 摄

 

编者按:

    “美丽经济”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将自然生态资源、人文民俗景观等有形或无形的美丽资源产业化、资本化,通过善用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开创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多美融合”,进而实现“美美与共”。近年来,多地善用本地美丽资源,打造规模化美丽经济产业,通过构建乡村休闲产业体系,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如何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本期关注美丽乡村建设,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

 

贵州三穗县寨头村: 美在乡村,乐在旅途,醉在心灵

潘宗旭

    漫步村中小路,听吊脚木楼、卵石铺面讲述千年历史人文;行走芦笙广场,看亭台楼阁、蚩尤祖庙述说远古传奇故事;畅游清粼寨河,挽一头青丝、银衣笙歌演绎漫漫迁徙路途。

    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苗寨,只见四面环山,一步一景,静亭舒适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节奏,韵味无穷,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人文资源丰富,以苗族文化元素为传承纽带,将苗族服饰、美食、民居、民俗、民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串珠成链,令人目不暇接,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胜地,也为寨头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寨头村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坝区农业、苗族刺绣等特色产业,用产业振兴乡村。如今,村内一幅“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绚丽画卷徐徐展开。

    远处的山峦如同连绵不绝的屏障,给这片大地增添了无限的灵气。从坝上花海里走出来,是一条静静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是寨头村的母亲河。跨过小河,沿石阶而上,大约数十米,就来到了河边的芦笙堂。芦笙堂上,气氛浓烈,数百人正围着一个同心圆,吹芦笙、转圆圈、回头望、缓前进……

    政通人和,美在乡村,乐在旅途,醉在心灵。近年来,寨头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积极创造新的就业致富门路,把传统民族节日和现代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国字号”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如今,来到寨头苗寨游玩,早上可观摩民族传统习俗,中午则徜徉在花的海洋里,下午去芦笙堂参观芦笙舞表演、乡村篮球赛、苗族刺绣等,游客与村民互动式参与的模式,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旅游。

    “寨头苗寨除了自然风景,还能让游客在参观中体验了解民俗文化。”三穗县为寨头村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这里也是三穗县及附近县市各种协会、单位的定点场地,承载着传承苗族文化、教育交流观光的重要使命,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陕西平利县:品了茶香 赏了风光

张斌峰  熊荣军

    今年春天,陕西平利县长安镇高峰村洪福茶山,千株梅花在万亩茶园里绽放,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现如今,平利人不用憧憬“诗和远方”,家门口尽可以品茶香、赏风光。

   茶乡茶歌“茶之旅”

    “请到茶乡来哟,请到茶乡来哟,绿水青山嘞,百花儿开哟!茶乡那个风光嘞……”

    红梅怒放,茶香扑鼻,游客兴起,和采茶女对唱茶歌。在洪福茶山,指着如彩练般在茶山中蜿蜒盘旋的公路,长安镇干部胡铃铃表示,这里春天梅花怒放,夏季垂柳如烟,秋天丹桂飘香,初冬红枫似火,四季景不同,天天茶飘香,长安十里茶园因此成了网红“打卡地”。

    长安十里茶园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后,许多游客到这里游茶山茶园,看长安茶城,观茶圣雕像,赏徽派民居,阅秦楚文化,品女娲绿茶,打卡石牛水街。心思活络的农民建起了观光茶园、绞股蓝博览馆、茶业研学基地、民宿客栈,使这里成为游客度假的好地方。

    “我们走茶旅融合之路,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说,“2022年蒋家坪不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还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在蒋家坪,绿水青山正逐渐变成金山银山,茶农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平利通过观光线路,把精美县城、特色小镇、休闲村庄、美丽田园串联成景,处处景美茶香。

    茶农茶企“茶经济”

    “今年茶叶刚刚上市时,采摘一斤鲜叶子60元,手脚快点的一天能挣200来元,慢点的100多元。”平利县众易乡村建设服务公司负责人周培兵介绍,为保证采茶质量,由专家对采茶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围绕采摘技巧、采茶禁忌、茶芽挑选等,讲解如何标准化采茶。

    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学华介绍:“标准化是县上大力提倡的。我们从选种育苗、建园管护,到采摘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都是标准化。”

    “过去,这一片片绿叶子不过是平利人解渴的东西。如今,成为茶农和茶企致富的‘金叶子’。刚上市的特级平利茶,每斤售价高达1800元。”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田珍指着茶园说道。

    加工在企,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平利把农户嵌在茶业链上共同致富。平利县相继印发了《加快实施茶叶主导产业建设的决定》《加快名茶大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发布了《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2个省级地方标准体系,出台了富硒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奖扶办法,大力支持富硒茶产业。如今,平利县累计建成茶园和绞股蓝基地25万亩,连续三年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县10万多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

    今年,平利县聚力推进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因茶致富示范区、链式发展先行区、茶旅融合样板区,让群众在茶产业链中增收致富。

 

安徽庐江县: 解锁“农舍经济”的流量密码

赵德斌

    农房变客房,创意变生意,农品变商品……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大力发展“农舍经济”,让闲置农舍变成精品民宿、创意产业,走出一条“农旅富民”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庐江经验”。

    打造别样“诗与远方”

    夏日时节,万物繁盛。漫步在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享受大自然风光,欣赏原生态美景,会让人感觉到时间停止了前进。

    在位于百花村石鼓山脚下的“少间王圩里”民宿,负责人张艾友正忙碌着,“今天我们已经接待好几拨游客了。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摄影、旅游、养生、体验乡村生活的城里人都会如约而至。客人如果不提前预约,订不到房间也是常有的事情。”

    笔者发现,这家民宿现有12间风格迥异的精致客房,装潢典雅温馨,设施简约舒适,所有房间都采用明窗设计,远山近水、田野村庄尽收眼底,是现代旅行者理想的栖息地。

    笔者了解到,由于这个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村民大多进城务工或购房,地处山坳里的百花村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空心村”。得益于“农舍经济”的启动,闲置的农村房屋“活”了,“蝶变”特色民宿,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为壮大镇村集体经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庐江县发挥好山好水优势,鼓励各镇对区域内的闲置农房进行摸底、登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置换、租赁一批闲置农房。

    在此基础上,庐江县“长藤结瓜”式发展精品民宿、大众民宿、农家乐旅馆,创新乡村运营机制,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镇、村集体和乡村运营商对收储、租赁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积极培育建设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一幅幅“城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庐江县“美丽农舍”不仅是企业家的创业园,也成了乡村增收“动力源”。

    清晨,庐江县东顾山街道马店村岗东组村民宛新运早早地忙完家中的农活,便赶往离家不远处的“东郡温泉”民宿,清扫房间、查看预订信息、准备接待工作……干劲满满地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中。

    今年56岁的宛新运很早就外出闯荡,在酒店工作过。前几年,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凭借多年酒店工作经验,在“东郡温泉”民宿担任前台接待。

    “真的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收入的工作,还能照顾家庭。民宿发展让我们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从“靠天吃饭”到“借景生财”,聊起现在的生活,宛新运的脸上乐开了花。

    “东郡温泉”民宿负责人朱义安说,民宿产业发展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这个民宿从前台、保洁到厨师、管家,大都是当地村民。

    除了带动村民就业外,该民宿还与村集体、村民达成合作,定期收购当地的农特产品,建立乡村优质农产品产供销链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村民稳定增收。

    “庐江‘农舍经济’起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年时间,但作为乡村产业的新生业态,在带动村民务工就业、反哺乡村经济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庐江县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发展民宿产业,有效盘活了庐江乡村闲置资产,带动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吸引人才向乡村会聚,乡村文化、乡村环境、乡村产业正在逐步走向振兴。

    从农舍点靓乡村,到产业赋能振兴。当下,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山间乡野。庐江县民宿以其独特的乡村人居环境、民宿文化、田园风光受到游客青睐,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客流与人气,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当前:A4版(2023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