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的路
卢静云

 

    每每谈及人们生活的变化,我首先想起的定是瑶乡乳源的路。

    许多年前,瑶山里勇敢的人们,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黝黑、刚毅的瑶族汉子,在深山里狩猎伐树;灵秀的瑶家女人,临窗刺绣,守着一方家地。大山隔断了他们远望的视线,也掩藏了所有的美丽。一缕炊烟,从这头,到那头,他们的生活,便也仅从那头,回到这头。

    前段日子,我在乳源县城见到赵大爷时,他正和孙子散步。他是生长在山里的瑶族同胞,后来儿子在县城发展得不错,也就把他接了来。赵大爷听说我想了解乳源修路的历史,倒是说起他小时候的一段趣事。

    他第一次走出家门时才七岁。那天,天边刚刚露白,他就起床了,跟着爸妈去县里看汽车。他听爸妈说,他们从来都没见过汽车,听说汽车走起来很快,还带着风。县里设立了汽车站,很多人都好奇地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那是1955年。

    那一次出城,赵大爷说,他终于知道了山外原来还有很多人,有很多新鲜的事物,也激起了他对走出大山的渴望,甚至,他很想知道,县城以外的世界。但是那一次,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村里进城,来回要走过碎石满地的山沟,走过坑坑洼洼的山路,第二天,他的双腿红肿得厉害,好几天才消肿。也就是那一次,他见到了汽车行驶,路面上扬起黄色的尘土,他和几个孩子兴奋地跟在车后奔跑,直到汽车消失在视野中才怅然停下。

    他在想,如果村里的人进城,可以坐着这个汽车,一下子就到了,还不用像他那样伤了腿,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就成真了,儿子接我来县城的时候,就是开着小汽车来的,哈哈哈……”赵大爷摸了摸自己的头笑起来,一脸的骄傲。

    当然,这样的梦想,是需要“路”的承载。人类的智慧,首先表现在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要致富,先修路”,是改革开放之初喊得响亮的口号,政府出资,村民集资,出工投劳,掀起了开山修路的热潮。人们热情高涨,怀着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披星戴月的忙碌中,在古朴而又气吞山河的号子声中,在如雨汗水的劳作中,一条条乡间公路蜿蜒地伸向大山深处。当第一辆汽车沿着凹凸不平的毛坯路驶进山村时,欢呼声和鞭炮声响彻了整个瑶山,人们设下一场又一场宴席来庆贺这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就连山里的鸟儿,也都感受到这无边的欢乐,鸣啼不断。

    可是,山村的路是通了,却依然无法带领乳源人走出闭塞,走出贫困。

    听说有一年,乳源一六镇的李子大丰收,香甜多汁,脆爽可口。可是一六镇的种李大户们,却沮丧地坐在堆积如山的李子旁,欲哭无泪。太慢了,没有对外的快速通道,运输麻烦,收购商们担心好货到手全变烂货,都不愿意来。这些李子算是彻底没了希望,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烂在自己的手上,一筹莫展。

    是的,没有通往县外的快速公路,消息进不来,产品流通不出去,就只能处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修路,成为乳源人走出贫困必须要打的一场硬仗。

    20世纪90年代,乳源交通建设大会战,短短三年,省道S250线乳桂公路改建工程竣工,省道S249线坪乳公路改建工程全线通车,省道S258线石大公路改造竣工……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公路穿山越涧而来,像一条条银白的飘带,飘扬在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中。乳源的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瑶山里的千家万户见证了现代速度带来的神奇效益。

    瑶山的路决定了前进的速度,撑起了梦想和希望。而今,京港澳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与其它公路构筑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高速路上,灰色的防护栏,白色的行道线,共同构成一组组流畅的延伸。一辆辆钢铁的闪电在乳源境内划过,青山为之让路,绿水为之动容。

    路,从美丽的瑶山出发,铺开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路,如流淌文明的动脉,带动着乳源人奔赴开放富有的未来。

    多少年,乳源人,凭着智慧与勤劳,开拓出一条条脱贫致富的“彩虹桥”。默默延伸的路,承载着惊人的辉煌,成就了今天让世界瞩目的乳源。

当前:B3版(2023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