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闺蜜
谭虎穴

 

    知晓母亲有两个老闺蜜,是这次回乡的意外收获。

    上个月,母亲在县城医院住院,58岁的晓兰婶是第一个前来看望的村邻。手术后,母亲因伤口疼痛一直卧床,看到晓兰婶到来,仿佛突然有了精神,竟要我们扶她起来在病房里走了两圈。当晚,晓兰婶又专程给我送来晚饭。我那两天一直吃盒饭,陡然吃上香喷喷的家常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贴心舒坦。此后每天晚上,晓兰婶都会步行前来看望母亲,遇到有事来不了,怕母亲挂念,也会提前打电话告知。

    晓兰婶住在村里时,与母亲便关系要好。后来,她家在县城买了房,全家搬到县城。距离远了,但感情并未变淡。母亲平素喜静,晓兰婶经常邀她去县城玩,母亲嫌路远很少前往。平常,两人都是电话联系,隔三差五视频聊天。这次住院,母亲有意瞒着晓兰婶,哪知她还是知道了,还把母亲说了一顿。

    出院前晚,母亲叫我专程回乡下老家。母亲说:“你晓兰婶女儿下个月要生娃,我到时肯定去不了,你回去抓一只土鸡,拿一篮鸡蛋,明天提前送给她。”第二天清晨,我手忙脚乱地赶公交车回县城,差点弄得“鸡飞蛋打”。女售票员打趣道:“去走亲戚啊?这么隆重。”我给她回了个灿烂的微笑:“不是走亲戚,是给老人的闺蜜带的。”乘客们听后都笑了。霎时,我有了一种时光倒转的感觉。

    母亲的另一个闺蜜,是65岁的丁婆婆。

    三十多年前,我们家开了家米粉厂,同时兼卖包子馒头。一天上午,母亲看到门前站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女人,手里牵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娃儿。娃儿们的眼睛像长了钉子般,盯着笼中热气腾腾的包子。母亲听人说过,附近新搬来一户贫困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天,母亲把一大包肉包子塞到女人手里。此后,母亲会经常送些米粉、大米给那个女人,直到后来搬离村子,母亲也只知道那个女人姓丁。

    六年前,母亲从我工作的城市回到村里老家长住,丁婆婆便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母亲也乐得有这么个伴。母亲有时要去镇上购物,丁婆婆就骑着电动车接送;母亲想去打牌,丁婆婆提前给她占好位置,任谁说也不让;果园里的橘子、李子刚熟,丁婆婆会先摘了给母亲送来尝尝。丁婆婆的热情让母亲过意不去,母亲每次便装些我寄回去的零食和热带水果,让她带回去给孙子吃。

    母亲出院那天,我们刚到家,丁婆婆就提着五十个鸡蛋登了门。母亲好奇地问:“我刚回,你咋知道的?”丁婆婆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前几天就听说你要出院,我这两天都跑了好几趟了,终于把你盼回来了。”当时,母亲差点流下眼泪,我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是好一阵感动。

    近年来,母亲执意独居老家,住的是新房,用的是自来水、煤气灶,平常也可以上网视频,生活不可谓不方便。但我与兄长们长年在外地工作,终归不能陪伴左右,心中难免牵挂有加。这次回乡,看到母亲与左邻右舍关系和睦,并且还有几个老闺蜜相伴,生活其乐融融,心中便多了一份安慰。

    老有所养,同时老有所乐,这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幸福。

当前:B3版(2023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