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知识摆摊”成为寻常风景
王军荣

 

    毕业季,一些大学生开始上街摆起了摊。据媒体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卖货、不做咖啡,也不调鸡尾酒等,而是提供“付费聊天、咨询”服务。这股“知识摆摊”潮,或成为毕业时节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新窗口。 他们通过摆摊,摆脱职业倦怠,释放学业压力。有摊主说,“摆摊最大的收获是能与陌生人真诚交流”,所见所闻还可以激励其去读更多专业的书,更有底气“服务”客人。

    “知识摆摊”卖的是技能、特长、知识等,能否像一般的小摊那样,在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摊主能否以此谋生,还需要拭目以待。但“知识摆摊”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

    “知识摆摊”不是谁都可以当摊主的,至少要具有一定的条件:比如有特长、技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拥有较深的研究,不然,顾客不满意,是难有收益的。“知识摆摊”并不意味着“学历贬值”,相反,以另类视角见证了知识和学历的十足价值。

    具体来说,“知识摆摊”是一个双赢载体。一方面,对于摊主来说,在摆摊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暴露出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让自己意识到薄弱环节在哪里,从而激发钻研的动力,以便能够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知识摆摊”还能让摊主(特别是学生)直面社会,学会和陌生人沟通,实现和社会互动。

    另一方面,“知识摆摊”给顾客多了一个“购买知识”的载体。虽然聊天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通过聊天获得知识提升,或是学到什么道理,这就要看聊天对象。和高水平的人聊天,自己是受益者,可能在自己的身边未必能找到这样的合适人选,即便有这样的人,当你想要聊天、想要咨询时,人家未必有空。而寻求“知识摆摊”者相助,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毕竟你是顾客,摊主是为你服务。你的诸多问题,或许通过付费就可以解决,且多半能获得优质服务。

    “知识摆摊”能否行稳致远,一方面取决于摊主的能力和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营造宽松氛围。当“知识摆摊”的摊主能像其他摊贩一样,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当“知识摆摊”被更多人认可,并且产生更多需求,那么,“知识摆摊”就可能成为一种“寻常职业”。

    “知识摆摊”摊主其实就像是生活中的“智者”,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诸多困惑。他们通过自己的技能、特长为他人解疑答惑,这样的“知识摆摊”,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美丽又有风度。

 

当前:A3版(2023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