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龙舟
赖咸院

 

    端午时节,渌水河畔,战鼓擂响,彩旗飘扬,壮观的赛龙舟如期而至。

    我的家乡在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位处湘赣边陲,一条蜿蜒的渌水河穿城而过。每年赛龙舟的时候,我一吃完早饭便直奔渌水河。远远望去,只见渌水河两岸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河滩成了涌动的人的河流。每个人都翘首向河中张望,等着赛龙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而瘦长的五彩斑斓的龙舟则早已入了水,如一匹匹骁勇善战的战马一样静候出征。

    盛夏的阳光直照渌水,把整个场面衬托得越加壮观。大家都想着占个好位置,寻找最佳的视角点。有的用草帽垫着屁股坐在河两岸的树底下,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河里的龙舟;有些小孩坐在大人的肩头上,吹着竹哨子;还有胆大的小孩爬到歪脖子柳树上,一个劲儿地欢声呐喊。“老王,加油!”“老陈,必胜!”……两岸乡亲使劲地喊着自己熟悉的桨手的名字。桨手们听到呼喊声,挺直了腰板对着两岸发出一声声的吼叫。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只听一声哨响,爆竹、锣鼓齐鸣,龙舟们似离弦的箭,直向着远方奔去。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艘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桨手,划着一式的短桨。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短桨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渌水也被激荡起来了,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在半空中旋舞着,两岸的呼声也是一浪比一浪高。龙舟就在这浪花和欢呼声中有节奏地起伏着、前进着……

    此时,龙舟、桨手、渌水已融为一体了,只感觉舟在水中飞,人在舟上飘。等到鼓停了,船歇了,渌水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然而,乡亲们那种热闹、兴奋的劲儿却久久难消。

    在湘东,还有另一种龙舟,家乡人称之为“划旱龙舟”。

    端午节时,故乡的人们扮成划船游街的样子,边走边喊号子,随着鼓点奋力开桨,桨手们还会唱和着优美的山歌。这划旱龙舟看似轻松,其实很不容易。单单是它的制作过程,就足够令人叹为观止。旱龙舟的龙头由竹片织成,长约0.8米,龙头中间垂直安有长约1米的木棍,由一个壮汉持举,龙头后的船体是由6根大拇指粗的麻绳围成龙船状,牵引着向前,船体上系着22根桡子(船桨),船身后部及桡子均用红绸布包裹。船体中间有两个抬鼓的,一个打鼓的,鼓后面有一个敲锣的,龙船尾部还有个掌舵的。

    随着一声炮响,大锣先起,鼓乐顿时如浩荡渌水大有一泻千里之势,旱龙舟巡街表演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由青年男子化装成的媒婆,他负责开路,弓腰直背;接着是十多名踩高跷手个个小丑装扮,手持蒲扇,故意扭扭歪歪,表情夸张。跟在他们身后的,才是划旱龙舟队伍,由六个拉船的纤夫在前面拉着,后面二十二个桨手有节奏地挥动着桡子,双脚站在中间空着的旱龙舟中央,手划脚移,伴随着“赢船啊,呜呼……”的号子,龙舟似破浪前行。到达预定地点后,桨手及纤夫将船体散开,围成表演场地,这时故乡那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便一一登场亮相。

    如今,不管是水龙舟,还是旱龙舟,在故乡已成为一种时尚,每年端午组织的龙舟活动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也勾引着身在远方的我浓浓的乡愁情结。远走他乡的我,虽然再难有时间回去看一看家乡龙舟盛景,但每每想起,仿佛仍能感觉到自己就在渌水河岸,看着密集的游弋的龙舟向着远方驶去,河岸另一头的龙舟调悠扬飘来,“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

    此时,整个渌水河仿佛都在聆听。

 

当前:B3版(2023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