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想吃粽子只能去超市里买,因为我们本地不生产制作粽子的粽叶和糯米。我们过端午节会吃一种香甜可口的软米粥。软米粥有两种,一种是软米红粥,腊八的时候吃;一种是软米白粥,端午节吃。软米是黄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浅黄色,比大米略大,除了做粥外,还可以炸油糕,蒸馒头。不管哪种吃法,都十分美味。
端午节一周前,就要把软米拣干净,用凉水浸泡,浸泡到发酸即可。到端午节早晨,母亲们会起个大早,把泡好的软米清洗两次,倒入锅中,加足水,再加入早已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等食材。加热的同时,要不断搅动软米,否则会巴到锅底。随着水的减少,粥香逐渐加浓。挖艾草回家的孩子们闻到香味,都跑过来围着锅台流口水。母亲不忍孩子的馋相,用筷子挑一点送入孩子口中,并说:“再等等,熟透了吃起来才香。”
软米粥终于端上了桌,母亲把软米粥盛到孩子们举得高高的碗里,撒点白糖。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一口,酸酸甜甜,唇齿留香。
做软米粥需要细心和耐心。母亲拣米时,要把软米倒在一个大盆子的一侧,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一点一点地拨拉软米,在拨拉到空出来的这一侧的同时,碾米时带入的一些小碎石等杂质就暴露无遗。拣米工程虽然不大,但是耗费时间和精力,母亲总是一个姿势保持一上午或一下午。拣完后,腰已僵直,要躺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做粥时,母亲要守在锅边不断搅动,蒸汽扑在脸上,加上天气本来就热,人像在蒸笼里。但是,想到孩子们吃粥时的幸福模样,所有的苦和累都不值一提。
又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母亲打电话说早点回来吃软米粥。我们刚刚进村,浓浓的米香便扑鼻而来。炊烟告诉我,母亲们正在做着香甜可口的软米粥。远在异乡的游子是否收到了风带来的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