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篇
科学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周芳元

 

    目前,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已取得较大成绩,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殊群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制约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聚焦薄弱环节重点发力,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真正做到科学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施以帮扶,让薄弱地区强起来。对于地区差异,可以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进行探索,让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相关部门要强化宏观指导,将科学教育项目和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教育与科技部门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弥补薄弱地区的科学教育与实验;部署引导社会各类组织,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为薄弱地区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人员等;打通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专家资源库,在薄弱地区经常举办科技公益活动。

    优化配置,让薄弱学校优起来。对于校际差异,可以把县域规划作为抓手,统筹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配置,将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在县域内,实行科学教育强校与弱校“一对一”帮扶机制,实现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共享;采取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优秀教师驻点帮扶等措施,帮助薄弱学校构建科学教育常规体系;引导薄弱学校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鼓励和引导高科技企业、科技院校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关的科学教育基地,从硬件、软件、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薄弱学校大力支持。

    政策倾斜,让薄弱群体好起来。对于特殊儿童群体,需要给予政策倾斜,充分保障这个群体享受优质的科学教育。将特殊儿童群体的科学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科学教育资源优先向特殊儿童群体开放;鼓励各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实施“走教”制度,引导他们对特殊儿童群体送教上门,创造条件实现科学教育同步线上开展,让特殊儿童群体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科学教育,比如充分发挥科技志愿者的作用,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更多优质的、个性化的科学教育服务,加强对特殊儿童群体科学教育的课后辅导;将各学校对特殊儿童群体的科学教育情况,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

    总之,科学教育要正视区域、校际、群体的差异,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从而保证教育公平。

 

当前:B4版(2023年07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