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燕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村里只有一所学校,原本是小学,后来办起了初中,原来的老师无法胜任初中课程,县里就派来了一对夫妻杨老师和赵老师。
杨老师的老家也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在我们村西边过一道山梁,大约十多里路。他从小跟着教私塾的爷爷读书,上学前就读过四书五经,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农村任教,就来到我们村学校教学。他深知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来到我们学校以后,除了教我们书本知识以外,更多地给我们讲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引领我们心向远方。
我出生在小山村里,小时候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杨老师给我们讲他曾经去过的北京、承德等城市里的人和事,讲他读书时候的事情。记得一次讲起他的数学老师,上课几乎不用看教案,一根教鞭,一根粉笔,画圆都不用圆规,一笔就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而且书法还特别好,杨老师受到其影响,粉笔字也特别漂亮。几十年过去了,脑海中依然清晰印着杨老师的黑板上的字迹,至今有好多字的书写还是跟杨老师学的。
杨老师曾拿出一张他拍摄于火车站的照片,给我们讲火车的样子,坐火车的感受。小时候的我们从没见过汽车、火车,只见过村里老牛拉的大车和自家的手推车。听杨老师的讲述,心里痒痒的,好想能飞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现在回想,正是杨老师的点滴教育,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火种,从而渴望走出大山。
杨老师一直无私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学生们,希望学生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村里有个名叫小翠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家里突然出了变故,父亲病逝,母亲和小翠说:“咱们家已经没有能力再供你上学,你别念书了,回家帮妈干活吧。”小翠哭着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老师,杨老师很是惋惜,当天晚上就和赵老师一起去小翠家找她母亲,劝她别让小翠辍学。后来的日子里,杨老师又帮着她们母女到地里干活,最后小翠母亲被感动,同意让小翠继续上学,小翠很争气,毕业后也考上了师范学校。杨老师一家省吃俭用,一直资助小翠到毕业。
班里的大林是外村人,姥姥家在我们村。因父母早逝,到我们村他二舅家生活。大林性格孤僻,从来也不和同学们来往,上课总走神,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找借口逃课。二舅恨铁不成钢,经常打骂他,大林就和二舅对着干。杨老师了解大林的情况后,经常找大林二舅沟通交流,给大林补课,慢慢地,大林性格开始变得开朗了,学习劲头也足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日渐好起来。初中毕业后,大林不想继续上学了,要早点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杨老师介绍大林跟随自己认识的一个木匠师傅当学徒,临行还专门请大林吃一顿饭,鼓励他说:“你是个勤奋肯吃苦的人,好好学,当个好木匠吧,将来也能挣钱过上好日子。”后来大林学木匠手艺非常好,制作的家具美观实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生活。
杨老师教我们物理、化学,赵老师教数学,既是夫妻,又是同事,一起备课,一起研讨,互相听课,交换意见,特别认真,闲下来一起做饭干家务,两人感情特别好。我们有什么疑惑,他们总是耐心辅导,直到弄懂为止。在我的记忆中,杨老师几乎没有耽误过课。一次,杨老师患了重感冒,浑身无力,直冒虚汗。同学们都劝他先休息,可是杨老师还是坚持来上课,我给他搬一把凳子,劝说他坐着讲课,杨老师坚持站着讲课,可是我在第一排看得清楚,杨老师的衬衣都湿透了。课讲完了,他却晕倒在讲台上。我赶紧找赵老师和我们一起把杨老师扶回家,好久才恢复过来。
今年,杨老师八十大寿,村里他教过的学生相约去为他庆寿。杨老师津津有味地讲着每个同学上学时的小故事,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