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沃野,乡村向阳生长
——青海海南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袁矛

 

    时下,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乡间小道,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畅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淳朴和谐的氛围。金色的阳光下,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萌生出新的希望。

    近年来,海南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打造农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培育和发展好农村富民产业,推动农村文化与建设互融互促。如今,海南州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处处朝气蓬勃,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波澜壮阔中次第展开……

    产业富民,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

    每天一大早,共和县龙羊峡镇后菊花村村民张成龙就开始忙碌起来,为接待客人作准备。“来咱们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现在不仅有青海本地游客,还有不少外省的游客,我这农家乐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张成龙一边收拾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今年是张成龙返乡创业的第4个年头,随着后菊花村九曲里景区等旅游产业的日渐升温,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后菊花村按照“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一方面,利用后菊花村特有的“七梁八湾”风景、村内留存的菊花古城等历史人文资源,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九曲里”露营基地乡村旅游品牌,壮大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发展村集体经济,对传统养殖业进行升级改造,多方面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一轴两圈四驱’这个概念,尝试新的发展方式,打造水上乐园、采摘基地、生态果园等项目,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回到家乡,激发后菊花村的发展新活力。”后菊花村党支部书记崇尚峰充满激情地说。

    后菊花村热火朝天的产业发展路是海南州结合各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的成果之一。海南州始终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乡村发展,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突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乡村建设、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推全州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家庭农牧场、帮扶车间等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实体经济的标准化建设进程。持续推动消费帮扶工作,支持“三专一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稳步推进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组织州属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农展会、农畜产品博览会、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大型展销会,不断拓展全州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海南州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运用“旅游+”思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结合生态休闲游、民族风情游等区位资源优势,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截至目前,海南州共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5个,把“诗与远方”融入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清风扑面,大美乡村入眼来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行走在铁盖乡下合乐寺村,村内巷道四通八达,道路两侧垃圾桶摆放有序,沿途的田地、树木、花卉、农家院落一一串联起来,呈现出一派恬静、舒适的田园景色。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顶着“脏乱差”的帽子,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苍蝇、蚊虫随处可见。

    “下合乐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高原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下合乐寺村党支部书记陈列东主介绍,通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全村不断完善卫生设施,持续治理污水排放,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大幅度增加生态防护绿地、村庄公共绿地、宅间绿地、道路绿化面积,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安装节能路灯200多盏,实现村庄主要道路全面“亮化”;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道路提升改造,对房屋院墙统一规划建设,修建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看到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家家户户积极整治庭院,种植花草蔬果。“大家你争我赶建设美丽家园,村里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日子越过越美。”陈列东主笑着说。

    不仅是下合乐寺村,记者了解到,海南州自2014年起启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在全州315个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占全州村庄总数的73.9%,惠及农牧民群众7.1万户、25.8万人,48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317座城乡公厕“厕所革命”及3.16万座农牧区卫生户厕改造,全州农牧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达93%以上,真正做到了于细微之处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同时,海南州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建设美丽家园,形成政府、社会、村民协同发力,共建共享的格局,让乡村的美变得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留住乡愁,绘就乡村生活新画卷

    8月3日,农历六月十七,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迎来了热闹的“拉则恰日”农牧民运动会,赛跑、射箭等比赛项目丰富多彩,而下卡力岗的党员干部们也忙碌起来,借助运动会开展文明乡风宣传。

    在聆听了文明宣讲后,村民官却扎西立刻化身宣讲员,主动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讲解。“移风易俗是大好事。”这位藏族汉子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存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重了大家的经济负担。多亏村‘两委’组织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和老知识分子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带领群众移风易俗。现在,村里的风气变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让文明之风畅行。近年来,下卡力岗村坚持有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守”的原则,摒弃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引领文明风尚,推动村民自治,探索村规民约奖罚制管理办法,精准对接村情,将村民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内容。

    下卡力岗村的村规民约有遵纪守法篇、生态保护篇、民族教育篇、婚丧嫁娶篇4个篇章,明确规定了公共场所秩序、环境卫生整治、孝敬父母、婚丧嫁娶、邻里互助、守规矩遵纪守法等内容,操作性极强。“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树立良好村风,营造出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下卡力岗村党支部书记山珠加说。

    下卡力岗村是海南州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海南州提出在全州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提升文明乡风”行动,要求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州乡村文明程度。

    “我们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凝聚广大农牧民群众思想共识,并成为指导开展乡风文明行动的根本遵循。”海南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州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州426个行政村、56个社区建立完善合法合规、符合村情、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并不断完善内容,加强约束力;持续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工作机制,培育文明乡风;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倡导文明新风,把群众的热情激发出来,引导群众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让每个人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目前,海南州各地已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格局和乡风文明长效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当前:A1版(2023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