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举措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观察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曲阜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作为山东重点打造的文化交流平台,尼山论坛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推进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
近年来,山东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人文沃土,坚持守正创新,通过重点工作带动文化传承发展,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
和合共生,以文为媒架起沟通桥梁
今年6月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写下的一首关于孔子的诗,令来自全球政企学研各领域的代表眼前一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断走向世界。近年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交流平台,持续增强了儒家文化海外传播力、影响力。
2019年8月成立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等为目标,组织实施“尼山学者”计划、“青年汉学家培养计划”、尼山讲堂等项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国承彦说,中心持续推进《论语》译介工程,推动出版《儒典》《儒学百科全书》等丛书,与北京大学等16所院校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已达480名。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山东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构筑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架起文明对话的“连心桥”。以挖掘呈现“山东文脉”为抓手,山东出版古籍版本集成《儒典》,启动编纂大型文献《齐鲁文库》,推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
古韵新章,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
走进今年5月启用的青州博物馆新馆,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空白的“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幅展品旁边的多媒体互动屏,还设置了答题环节,增加了互动性。
青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多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青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华胜说:“新馆展示的方法和手段更加新颖,多媒体、声光电等数字化手段成为标配,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文物魅力。”
4处世界文化遗产、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1968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齐鲁大地有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说,近年来山东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让人们从“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去年,山东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乘中式画舫游船,探寻千年运河的商业古渡;站在黄河入海口,体验河海相拥、黄蓝交汇的自然奇观;在横亘齐鲁东西的齐长城,欣赏串珠成链的美丽村庄……
今年,山东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串联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集中连片打造可观看、可参与的文化景点。
“汲古润今,与时偕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传承创新,才能永葆活力与生命力。”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说。
风化于成,传统文化润泽日常生活
孔子故里曲阜,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党员志愿者每天清晨去村里孤寡老人家中问候,帮老人打扫卫生、做早饭。这一“相约黎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坚持了4年。
润物细无声,蕴得百花香。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说,他们将“爱、诚、孝、仁”等与乡村治理结合,常态化开展百姓儒学节、“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等活动,向上向善的村风悄然形成。
“文化‘两创’落地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形成精神共鸣,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说。
立足文化资源禀赋,山东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向基层全面延伸。山东在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70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最美家庭讲家风”等活动,选树宣传一批“齐鲁最美人物”“山东好人”等先进典型。(新华社 孙晓辉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