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兴趣不拔苗助长 运动阅读让心胸豁达
不用催的孩子后劲足

 

    有些孩子小时候乖巧聪明,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高年级就跟不上了;有些孩子小时候表现并不突出,有时还调皮捣蛋,反而越到后面学习劲头越足,一跃成为“黑马”。在孩子成长道路上,除了“赢在起点”,“后劲”是家长们更为关心的话题。“后劲足”的孩子不仅在学生时期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这种能力还会贯穿其终身发展。

    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后劲是天赋所决定,随着学习难度增加,越聪明的孩子越能考出高分。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智商很高的孩子遭遇成绩滑坡的情况屡见不鲜。教育专家们认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后劲十足”,主要看其是否拥有学习的“内驱力”,即不需要外界刺激推动,孩子就能表现良好行为并让自己不断进步。具体来说,内驱力主要包括专注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以及感知力等多方面能力。当这些能力强的时候,孩子就会学习目标明确、有自控力、能坚持、经得起失败、能体会学习乐趣等,有助于后来居上。儿童青少年心理顾问姚春敏指出,内驱力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相反,这种综合能力来自后天的培养与习得,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那些内驱力强大的孩子,其父母在教育中常常拥有以下共性。

    不抢跑,学以致用。探索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宝贵能力,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超前学习或填鸭式学习,看似比同龄人懂得更多,但也容易在学校的二次学习中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打好地基,反而扼杀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质疑声,回答孩子提出的疑问不敷衍;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求知欲,引导孩子自发探索;坚持亲子共读,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在玩乐中学到更多知识;同时,家长要创造机会帮助孩子学以致用,比如去西餐厅用英文点餐,吃完饭一起结账,让孩子感受学英文的成就。

    让孩子掌握成长的“方向盘”。两三岁时,孩子的行为能力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开始适当放权,让孩子为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作主。自己做决定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其内驱力得以维持的保证。入学后,让孩子自己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家长在旁辅助、纠偏,切忌越俎代庖。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内驱力的重要基石。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建立共情,能使孩子内心更坚韧,在此基础上,一起总结困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他克服惧怕困难的心理。反之,指责或包庇等逃避的态度,都会让孩子变得软弱消极。“另外,阅读能开阔眼界,豁达心胸,运动则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宣泄,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养成阅读和运动的习惯,孩子也将终身受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卢风琪说。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绩。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内驱力。孩子最初的成就感来自父母的肯定和真诚的称赞。姚春敏提醒,父母的赞美一定要落到实处,是对某一次进步,某一份努力,以及某一次勇于承认错误的称赞,而不是一句空洞的“你真棒”。父母应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他感到父母以自己为傲,能产生更多内驱力。

    孩子的内驱力离不开家长的坚持,从他律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自律。反之,如果始终以外在力量驱动孩子的行为,非但无法激发内驱力,还会摧毁已经建立的内驱力。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孩子会因内心缺乏动力而变得没有目标、禁不住外界诱惑,逃避困难,甚至意志消沉。比如物质奖励,当奖励消失,学习意愿也随之降低,又比如道德绑架,会让孩子产生莫名的负罪感,丧失自信,家长一定要避免。(《生命时报》 施婕)

当前:6版(2023年09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