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 葛畅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能为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注入生机。从当前阶段乡村振兴的实践来看,存在工作者队伍学历较低、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教育、专业性人才及高质量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担着价值观引领、道德修养培育及理论知识传授等重要职责,还是宣传和践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具有积极作用,既能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拓展乡村振兴的实践范围,又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实践奠定人才基础。

    从服务乡村振兴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精神熏陶及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指导等层面,为大学生提供感知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发展前景、实施需求的系统化途径,结合多元教育活动的参与,培育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提升育人水平,带领思政教育服务好乡村振兴

    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育人水平,在多元协同、深刻认同的基础上,带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实践。其一,高校应优化教育者队伍人员结构,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高校应将各类专业课教师、家长、校园服务者、大学生等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纳入教育者队伍,发挥不同教育者主体的多元化教育作用。其二,高校应针对教育者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的培训,帮助教育者掌握乡村振兴的提出背景、理论需求和实践策略,在多元协同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针对各类专业课教师,高校应从专业角度出发,有针对性选择乡村振兴培训内容,激发教育者将乡村振兴融入专业课教学、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带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好乡村振兴。其三,各类教育者也应明确自身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和使命,从知识传播、实践指导及科学育人等角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树立创新意识和学习理念,自觉参与高校组织的培训,主动研究乡村振兴实践需求,全面提升自身育人水平,也更好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创新实践。

    整合教育资源,密切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现实联系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高校需加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带领教育者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乡村振兴理论知识、实践案例、相关精神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密切现实联系,也奠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基础。为此,高校一方面应加强资源建设,从线上线下全方位挖掘乡村振兴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带领教育者将与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建设等相关的各类资源进行转换整合,建设乡村振兴教育资源库,便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还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相关内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树立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使命感。例如,教育者可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专题教育模式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并从乡村振兴角度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发挥脱贫攻坚精神的铸魂育人功能,也以此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还可设置农村文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等选修课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以主题性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系统了解农村发展,感悟乡村振兴,并在教育者的带领下主动思考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创新教育形式,开展特色乡土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也需要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基于此,高校及教育者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特色乡土实践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其一,教育者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设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可在学生中开展“乡村振兴能手”“农村建设大比拼”“农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活动,以不同类型的乡土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学分奖励、评奖评优等政策,激发学生参与乡村实践的积极性,切实展现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效性。其二,高校及教育者还应鼓励大学生走入农村开展实践调查和帮扶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根据当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现状,在教育者的指导和与农村工作者的协作中,参加真实的农村建设活动。大学生可通过设计特色农业文化产品、学习非遗手艺等形式助力农村文化振兴,通过支教、图书交换等形式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以此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深化乡村振兴理念认同。

    (作者系合肥师范学院政工师)

 

当前:B2版(2023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