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丰收时 新农人大显神通

 

    编者按:在金秋丰收的画卷背后,是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热爱农业,用新的思维、新的技术,让农业发展插上翅膀。为庆祝丰收,多地举行多项农业比赛,让新农人大显神通。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让我们去看看这些新农人的风采。

    田间耕种“赛”技能

    10月15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在该区闫寺街道辛王顺丰家庭农场举办“东昌府区首届吨半粮创建小麦耕种技能大赛”,8名优秀农机手进行了“土地深翻”“土地旋耕”“小麦播种”三个项目的激烈角逐。小麦耕种技能大赛,旨在加速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农田作业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图①为农机手在参加土地深翻比赛;图②为参加大赛的获奖农机手在领奖。张振祥 张之超 摄

 

   广西:举行稻渔厨艺争霸赛

    10月13日,第五届“广西稻渔丰收节”稻渔厨艺争霸赛暨广西绿色优质食材产销对接会在南宁举办。

    活动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擦亮稻渔金字招牌”为主题,通过稻渔厨艺比拼、绿色优质农产品展销等形式,精彩呈现广西稻渔文化独特魅力,展示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果,打响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活动现场,来自全区32支队伍同台竞技,参赛队伍纷纷亮出厨艺绝活,以广西稻田水产品食材,如鱼、虾、螺等为主原料进行厨艺比拼,“壮乡锦绣田螺”“荔枝虾球”……以绿色食材为原料,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蕾的盛宴。本次活动产生的奖项将于10月18-19日在河池市罗城县举办的2023年第五届广西稻渔丰收节上进行颁奖及授牌,并举行“广西十大稻渔招牌菜”发布品鉴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已经从“十二五”末的64.3万亩提高到12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自治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建成2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1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个。目前,“优质稻+再生稻+鱼+瓜果”的“广西三江模式”成为全国典型范例。

    60多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供应链企业参加了绿色优质食材展销对接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处等相关处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站、广西稻渔生态种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南宁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服务协会相关业务负责同志以及各企业代表、参赛队员约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宁夏灵武市:举行乡村振兴产业大比武

    “接到参加产业比武的通知,我高兴得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非常感谢政府感谢长流水村搭建的产业比武平台,养了这么多年的牛,终于有机会展示了,也激发了我们养殖户的干劲,同时更加坚定了将养殖业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参赛选手马占龙激动地说。10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产业大比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土岗乡农贸市场精彩上演,肉牛、肉羊以及特色美食轮番进行比拼,牛羊“比美”美食“争香”,让村民们大饱眼福、口福。据了解,此次“乡村振兴产业大比武”由灵武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白土岗乡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灵武市白土岗乡长流水村、灵武市星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

    肉牛比武现场,人头攒动、“牛声”鼎沸,来自辖区的数十头肉牛悉数亮相,比身高、比体宽、比外形,争夺“牛王”桂冠。牛主人们对“牛选手”们“评头论足”,互相交流养殖经验,一派热闹景象。肉羊比武现场,各代表队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大家纷纷对参赛羊只拍照宣传,同时合影留念。据悉,此次大比武分别设置肉羊、肉牛、餐饮组,每组别分别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为各组获奖者准备了丰厚的奖品。评委组由市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深养殖能手组成,分别从品种、体型外貌、体高、体重等特征一一进行评比,评选出今年的“牛王”“羊王”。同时,餐饮组现场制作菜品,由评委从口感口味、刀工、原料色泽配比等选出优胜菜品,活动吸引了周边各村将近400位村民前来,现场气氛热烈,趣味十足。

    “这头牛能为我获得这个奖让我非常高兴,我想告诉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一定要把牛喂好养好,每天的管理和饲养一定要认真用心。”获得肉牛组第一名的宁夏岗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坚激动地说。

    据了解,长流水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聚焦破解乡村人才短缺、产业竞争力不强、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实施“五雁工程”,通过表彰奖励、产业大比武等活动激发新农人干事创业热情先后培育致富带头人38名,新型骨干示范引领户9户,乡村名师工匠10人,并积极对接灵武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培养电工、焊工、繁育工等农村专业技能型人才79人,同时,还吸引23名返乡大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灵武市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持续推进人才培育“六项行动”,充分发挥灵武职中培育高技能人才摇篮作用,紧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开设畜牧兽医、现代纺织等特色专业,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姻,全面推行学徒制、订单制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85个,960名学生一线工学交替。创新“以赛识才”制度,依托奶产业、现代纺织产业等高技能人才竞赛,2400余名一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大展其才。同时,持续推进导师帮带机制,创新“农学交替、弹性学制、送教下乡”办学模式,重点围绕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石坝村“党员先锋农场”、移民“电商直播间”等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2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599人,有效破解了农村技能人才瓶颈,积蓄了产业发展人才“活水”。

   抓鱼大赛、现场烹饪

    湖南长沙市望城区:首届稻香鱼丰收节热闹非凡

    合方鲫在金黄稻穗下游弋,参赛队员挽起裤腿下田参加摸鱼大赛,欢声笑语一片;另一边,乡村厨师架起热锅,以优质米、优质鱼为食材,精心烹饪美食供宾客品尝,诱人香气四溢……10月14日,以“优质稻+优质鱼”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年首届稻香鱼丰收节活动在靖港镇举行,旨在进一步推动“政府+科研团队+基地+农户”联合运行发展机制,以科技创新助力望城乡村产业振兴迈上新台阶。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围绕项目基本情况、综合种养成果、良种-良养-良销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优质稻+优质鱼”成果推介。两年前,刘少军在望城设立院士工作室,并建立湖南鱼类遗传育种中心、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引领团队以种业创新带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培育出合方鲫2号等6种适合稻田养殖的优质鱼类。

    据悉,示范基地养殖的是刘少军院士团队培育出来的合方鲫,具有耐低氧能力,种植的水稻为优质稻玉针香和美香占二号,生产中没有施农药,亩产效益约7200元,比单一种一季水稻效益提高3倍以上。

    刘少军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尝试不同品种组合、投放密度、稻田改造等模式,持续推动构建鱼类良种良养良销体系,做好“优质稻·优质鱼”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的文章。

    启动仪式后,丰收节趣味农活赛事中,由政府队、院士队、农企队、农户队4支参赛队伍展开抓鱼比赛,院士队勇夺桂冠。“我们一共捕捉到了51公斤活鱼,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参赛者、湖南师大博士生张轩翊表示,赛事取胜并不意外,“作为院士团队的成员,我们经常需要下田搞生产,锻炼较多。”

    一江两岸,稻香鱼肥,绘就丰收和美画卷。近年来,望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院士农业”,构建了“院士+产业+项目+基地”发展模式,先后引进3个院士工作室,新建刘仲华、邹学校、刘少军、柏连阳、罗锡文5大院士项目基地,推动院士及其团队新技术、新模式率先在望城落地转化。

    (据《长沙晚报》、人民网、灵武市委组织部)

 

当前:A4版(2023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