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提高语文鉴赏能力的方法:要通过科学的策略充分理解文本作品;要从语言运用和背景中分析作品的写作动机;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通过培养语文鉴赏能力来提高语言应用素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达成新课标的育人导向。
一、从新课标到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语文鉴赏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语文作品的鉴别、欣赏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要有对文学形象和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情感共鸣能力、评价能力等。语文鉴赏能力不仅仅需要初级的学习理解能力,能够基本感知和注意文本与生活,获取关注到文本的整体信息和关键细节,还需要更高级别的迁移创新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领悟与评价,会批判和赏析。所以,鉴赏能力是一种语文学科特有的综合性关键能力。
二、从学习任务到鉴赏能力
(一)化问题链为分析力。
关键能力的培育往往是渗透在关键能力的学习中。在能力学习过程中将能力分解成若干个技能。一个技能、一个技能进行学习,每一个技能往往是依附在一些重要实践的活动当中,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且要不断地在复杂的情境任务中去整合技能解决复杂问题。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鉴赏来培养的。就像经典的冰山理论,语文核心素养是冰山露出来的部分,关键能力是这个冰山没有露出来的部分,是我们阅读鉴赏的过程,是我们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链。
所以,通过问题链的学习任务设计,能直接指向学科关键能力。
(二)化文学常识为共鸣力
鉴赏文章都要理解写作动机,但在上课时也不能直接询问某篇作品的写作动机,因为学生可能缺乏这种直接的能力。可以运用一套组合拳解读作品的动机,让学生和创作者共鸣。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在课前导入中引入一些简单文学常识,例如孔子的身份为一位教育家,从而可以推断出他发表某篇言论的目的是传授一些有关学习和处世的道理。
同样的,还要把握住课文的体例。例如,洪应明在《菜根谭》序里面所指出的,“词约意明,文简理诣……可以补过,可以进德。”所以,把握语录体散文的体例,熟悉语录体散文的写作方式,能够轻而易举地分析出文章写作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鉴赏的钥匙。
(三)化体验感为创作力
如何让学生直接体验创作?有一项很经典的学习任务: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的启示。通过培养写作能力反作用于鉴赏能力。
如何让学生间接体验创作?在课前,学生将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是一种直接体验,可以调动情感,好的朗读能够带给学生审美愉悦,同时也是与作者直接对话的方式。这个过程与审美直觉紧密相连。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建议采用了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接下来是表演,相对于朗读,表演方式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带来沉浸感。因此,本文的朗读和表演环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效果,无需赘述。最后,还可以包含一项1+X的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此主题的其他内容。质的飞跃需要量的提升,在不断地阅读当中积累经验,无疑能够提高鉴赏能力。
(四)融三力为鉴赏力
在以上三个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中,最关键的路径是要通过问题链充分了解语文作品。
补充一下,充分了解作品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认知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和领悟其表达的思想。学会分析文本的写作动机,是提高语文鉴赏能力的前提,若无法判断作品的写作意图,评判标准就会失衡。例如,当我们阅读一封情书时,如果只根据其是否有严谨的论证来评价其质量,则显然不适用于此类文体。因此,分析作品的动机决定了分析鉴赏它的赛道,对于鉴赏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创作或体验他人创作可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直接参与创作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写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间接参与创作则是通过各种方式代入体验别人创作语文作品的过程,从中感受并体验语文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鉴赏水平。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语文鉴赏能力成为一种既具有输入能力,又具有输出能力的关键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创作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种方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互不可少。三管齐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
三、从具体到抽象
把具体的任务设计上升到抽象的培养方法即:要通过科学的策略充分理解文本作品;要从语言运用和背景中分析作品的写作动机;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这种方法能够化审美直觉为审美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有效地培养了对语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然而很明显,培养关键能力的方法还值得继续去探索。本文也仅仅阐述了从语言运用角度提高核心素养,实际上鉴赏能力对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思维能力也有显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