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知识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
◎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东伏小学 李正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从“知识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就成为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设计教学目标要立足“核心素养”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在设计《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根据新课标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发现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这个核心素养的学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目标要求是“感知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第二学段(3-4年级)的目标要求是“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三学段(5-6年级)的目标要求是“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的品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是“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整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教育要求。由此我就紧紧围绕“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学段目标来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父母的辛劳,激发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身体验、阅读感悟、小记者采访、讨论、提建议等活动教学,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

    二、选择教学方法要聚焦“核心素养”

    现如今,许多小学生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在情感上得到的更多的是单向“输入”,有的不太懂得如何关心家人,凡事多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对日常的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较少顾及家庭和长辈的处境,对父母的辛苦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结合《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把一些细节作为教学突破口,聚焦核心素养,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父母辛苦操劳的回忆,触发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课前,我通过班级家长群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请他们拍一张自己在家做家务或工作时的照片发到家长群。家长们把照片发上来之后,我在这些众多生活画面中选取那些最能触动学生内心的瞬间照片,如一双粗糙的手,磨破的一双鞋……然后做成了一个音乐相册。在课堂伊始,相册在《爸爸妈妈辛苦了》的歌声中缓缓打开。当孩子们从相册中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家中忙碌的身影时,无不为之动容。

    三、联结课堂内外要围绕“核心素养”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通过对班级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了解,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三项课外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父母一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观察日记,让学生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父母一日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二是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算一算每天父母花在工作上、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和培育子女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三是结合学生在劳动课上学到的贺卡制作方法,让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感恩卡”。随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中感受父母的辛劳。最后,通过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主题活动,让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布置适当的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行动践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核心素养要求。

 

当前:3版(2023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