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与追求
◎ 牛慧敏 王天语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不仅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而且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正确理论原则,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带有新鲜活泼的中国特色、磅礴大气的中国气派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党和政府立足中国实际、世界局势、时代现状解决具体问题。

    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且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切实保障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权利。未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让城乡居民收入与其实际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到合理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切实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立足世界局势,重塑世界格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加之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使得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根本指导,能够促进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担起东方大国的责任,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构建国际新秩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我国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建构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强调摆脱零和博弈的旧有思维,尊重不同国家选择不同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促进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世界和谐稳定发展。

    立足时代现状,展望未来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逐渐创新和完善的。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中国具体的现实问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从科学理论的普遍特征来说,任何思想理论都无法回避时代变更带来的落后风险,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实践多维度的开放性和先进性,强调必须确立时代眼光,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基础上,预估未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和风险。为此,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注重前瞻性思考,为解决未来议题提供有效参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面临一系列全新挑战。解决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深入结合,以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人民解放与生活幸福以及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为根本遵循。

    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产生不难看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以及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经历无数次挫折与失败后,革命先辈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挽救民族和国家的有力思想武器,并将其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当前,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层出不穷,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我国各领域的现代化道路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中国方案。因此,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

    追求人民解放与生活幸福。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在不同时期,人民解放与生活幸福的表现各不相同:在革命时期是翻身做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吃饱穿暖;在改革开放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解放与生活幸福不仅要求物质生活获得丰裕与满足,更要注重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那么,追求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追求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该理论便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且深刻的影响,在西方意识形态霸权、中心论史观、民粹主义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进程指明了方向,如帮助部分亚非拉地区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决维护人民利益,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己任,与人类社会整体进步诉求一致。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多重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应把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作为根本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亟需强有力的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结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的智慧结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与追求,将为中国发展乃至全人类进步提供有益经验。(作者牛慧敏、王天语均系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当前:B4版(2023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