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 杜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地区与民族间的多元文化交流互鉴趋势不可阻挡。音乐不仅是培养个体情趣、情操的渠道,而且是中外文化思想交流互鉴的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想要通过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推动教育机制改革,必须顺应当下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时代发展态势,将德育教育、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和能力教育视作根本遵循,多措并举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贡献力量。

    多元文化视域下,教育部制定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总目标,鼓励学校进行音乐教育时组织学生学习不同国家、民族与时代的音乐作品。尽管基于政策导向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但揆诸现实,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部分音乐教师多元文化教学水平较低、对本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不高、音乐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音乐教学资源不丰富等。本文从优化师资队伍、调整课程体系、拓展教育载体与丰富教学资源方面着手,为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在多元文化影响下追求启智润心

    音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综合素养与音乐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换言之,学生能否熟练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准确领悟音乐情感,受到音乐教师教学水准的直接影响。立足于多元文化视角,教师想要实现以乐育人、以乐化人的效果,首先,需要通过学习深造、定期培训、参加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多元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然后,需要将多元音乐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给予学生以启迪,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与音乐创造性;最后,需要将立德树人视作音乐教育的育人理念,让德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指引者与人生方向的导航者。如果教师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淡化了德育教学内容,那么音乐教育最终将只剩下技巧与知识。

    在包容开放中推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互鉴

    在多元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本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必然存在交锋、碰撞。从本质上讲,音乐是承载人们情感体验、价值追求的物质载体,不同的音乐文化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正视本土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条件。对待外来音乐文化,音乐教师要秉承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增加学生接触多元音乐文化的机会,使其亲身感受摇滚乐、美国乡村音乐、古巴音乐等艺术的非凡魅力,进一步开阔视野,完善音乐知识结构,提升音乐艺术鉴赏水平;对待本土音乐文化,教师应将民族音乐传承摆在突出位置,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土壤的滋养下感悟师徒授艺、人品艺德的重要性,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对民族音乐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扭转西洋乐器冲击下民族音乐有所式微的不良局面。

    在多媒体技术加持下丰富音乐教育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社会各行业,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往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理应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丰富教育载体,为学生提供更便捷、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具体而言,高校应打造专业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并采购音响、电子计算机、投影仪等基础音乐设备,确保音乐教学工作有序开展。高校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构建MIDI音乐制作室,这一音乐制作室能够兼容不同风格的电子乐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创作灵感。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让多媒体技术成为音乐知识的展示器,更应让其成为学生掌握音乐专业技能的探索工具。譬如,教师在讲授伴奏知识时便可借助MIDI音乐制作室,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曲目,提升伴奏知识运用能力,最大化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优化校园音乐文化环境

    高校通过组织与音乐主题相关且不同种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艺术创作的种子。校方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可鼓励学生利用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展示多元音乐文化的情感表达、创作故事与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二是可定期举办校园民族音乐文化节,引领学生思考民族音乐具备强大生命力、传播力的原因何在,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中提升知识储备、技能水准与道德素质。三是可组建民族乐团、合唱团等音乐社团,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找到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共同研究乐理知识与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创新音乐教育路径,是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推动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校方应积极从优化师资队伍、调整课程体系、拓展教育载体与丰富教学资源等维度着手,助推音乐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作者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

当前:B4版(2023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