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
金秋时节,微风不燥,淡淡的云朵被霞光染得透红,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保丰村,稻黍飘香,颗粒归仓。眼前的好“丰”景,总会让人联想到年过八旬依然躬耕于田畴、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
谢华安是著名遗传育种学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三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追着光和热,忍着苦与累,他是稻田里的守望者,也是稻田里的追梦者。由他主持培育的“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和“汕优63”等杂交稻品种,对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老区精神、苏区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2021年,龙岩市委文明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市全覆盖的基础上,以谢华安院士旧居适中镇保丰村凝庆楼为基础进行修缮改造,延伸打造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两院”院士基地。
院士精神宣讲
让人生志向更有高度
今年暑假,来自广东省广州市、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龙岩市等三地的“新时代好少年”代表,共同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参加“走进红色圣地 弘扬院士精神”主题研学交流活动。站在黄澄澄的稻田边,孩子们认真学习水稻种植的科普知识,溯米问稻,了解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过程;孩子们走进谢华安院士故居,详细了解杂交水稻科研攻关的艰辛历程,聆听谢华安院士坚定信念、改革探索、反哺情怀、时代担当的故事。
来自昌都市边坝县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德庆卓嘎被谢华安院士的科学家精神深深震撼。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昌都,也是第一次看到成片的稻田。聆听谢爷爷的成长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育时代新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打造全国首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农业科普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的目标,多形式开展讲学、研学、交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弘扬谢华安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为了充分展示谢华安院士的辉煌成就和杰出风采,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良好风尚,基地还专门成立了院士精神宣讲志愿服务队,广泛动员宣传干事、百姓名嘴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基地成立至今,共开展研学活动30余场、院士精神宣讲志愿服务50余次。同时,大力推进院士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并融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
“新时代文明实践院士基地首创于龙岩,但院士精神属于全中国。”福建省委文明办副主任谢纳新说,“龙岩人杰地灵,先后走出谢华安、谢联辉、谢素原等12位‘两院’院士。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谢华安院士、谢联辉院士文明实践基地,推动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推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农业政策科普
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
“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传统方式,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生态稻作种植方式则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和生物控制等手段,实现了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希望大家爱护土地,‘保住干净土,留给子孙耕’。”9月27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蓝田论稻”课堂上,谢华安院士通过简洁易懂的方式,为福建省生态产业协会党支部成员介绍了稻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了把“水稻的一生”讲得有趣、讲得透彻,基地精心策划“一课堂 一碗饭 一份情”——谢华安院士基地水稻知识科普项目,其中“一课堂”是指谢华安院士“蓝田论稻”现场授课,“一碗饭”是指品尝“福香占”大米,“一份情”是指由适中当地特产组成的手信礼。据适中镇文明办工作人员林衍漪介绍,该项目将“水稻知识科普+院士精神宣讲+农业科学讲座”融会贯通,通过定期开展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科普及农业知识讲座,持续发展和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两年多来,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平台作用,整合乡贤资源,重点打造新罗区院士助力乡村振兴基地、兰田村乡村振兴馆等现场教学点,宣传推广“蓝田论稻”乡村振兴区域公共品牌。基地月均举行10场次政策宣讲,推动乡村产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精神更富足,治理更有效,发展更持续。
基地还建设了一支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农业政策科普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咨询等志愿服务,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农业方面的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送到家家户户,助推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农业政策科普志愿服务队队长、适中镇农技站站长谢毅钦说:“为了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我们志愿者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机具的使用和维护、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广泛关注的问题编制成宣传手册,以备大家随时学习和查阅。我们还多形式宣传和推广新时代农业生产‘五新’技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水稻技术推广
让美好生活更有盼头
9月17日,在适中镇兰田村举行的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上,随着一声号令,当地村民们左手扶住稻穗,右手握好镰刀,割下秋天第一把沉甸甸的稻谷,欢笑声、加油声响彻田野。历经台风、强降雨等重重考验,兰田示范片稻田迎来了来之不易的丰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水稻技术推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的又一项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
水稻长势如何?土壤和植株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元素?时下应该喷洒哪些防治病虫害药物?施用化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农忙时节,一位位水稻技术推广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穿梭在田间地头,根据村民实际种植情况,运用专业知识,为村民们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和指导,解答生产技术难题,帮助村民提高生产效率。
“下到地里面才能最直观、最真实地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村民当场解决问题和困难,同时也能把知识讲得更明白,真正让志愿服务发挥最大作用。”水稻技术推广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杨秋岩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稻谷飘香的喜悦正在蔓延。
从适中镇出发一路向北,沿着雁石镇厦中村营盘路行进,目之所及是成片的沃野田畴,金色稻浪。这是一片总面积达3000亩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福香占”绿色栽培技术集成百亩示范片。今年6月,谢华安院士带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龙岩市农科所的专家来到示范片察看“福香占”再生稻头季稻长势情况,并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水稻绿色栽培技术指导。
“水稻马上进入抽穗期,一定要到田间查看水稻破口抽穗情况,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一行人步入田间仔细查看了水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在场的农技人员沟通,具体指导如何防治病虫害等。
10月份,示范田迎来了“福香占”再生稻今年第二季收割。“去年我家有一亩田参与种植,租金加收益分成,就有800多元,还有基地务工收入上千元,比原来自己种其他稻种时好多了!这都要感谢谢华安院士和各位专家、志愿者们!”夏中村村民施该怀欣喜地说道。针对厦中村“福香占”示范片未来的发展,当地已着手谋划打造集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基地,带动休闲旅游和研学等产业发展。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杭芹表示,龙岩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涂善东院士、谢素原院士基地,积极弘扬院士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发展,提升“大爱龙岩”品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质与效,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