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
◎ 赵川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必须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绘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四川新画卷。

    树牢“两山”理念,凝聚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社会共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四川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群众基础良好。要用好两千多年“天府之国”的厚重文化底蕴,讲好青城山、都江堰、翠云廊“生态遗产故事”,讲透中华文化所蕴含的“道法自然”“福泽万代”的生态内涵,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更好地认识到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更加广泛的生态文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更好地凝聚起推动美丽四川建设的社会共识。

    树立绿色风尚,营造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四川生态保护成就显著,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传播平台作用,主动策划、积极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推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作品,从不同角度讲好绿色发展和美丽四川新故事,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护“绿水青山”的新风尚。可以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持续壮大四川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用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和时段,推动生态文明主题课程进校园,鼓励学生参加生态研学课程及夏令营,让绿色理念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消费习惯

    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四川是人口大省和生态大省,在我国碳减排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积极提倡绿色食品、绿色衣着、绿色家居、生态旅游等绿色消费习惯。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在居家环境特别是家庭装修中尽量使用绿色建材,鼓励游客到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参与生态旅游体验。推动“以租代买”等消费模式,降低消费花销,提升使用频率,减少资源浪费。持续完善绿色产品标准,推动绿色生态产品的品牌认证,培育和激发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绿色产品,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便捷地选择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乐享绿色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川省环境容量有限,整体迈入现代化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积极推动绿色生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强化绿色环保、勤俭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避免不合理消费。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生活用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减少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实现绿色出行。从少废一张纸、少耗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推动社会向绿色低碳、物尽其用的健康生活方式转变。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前:3版(2023年1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