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期,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四川,在成都、遂宁、达州等地开展主题采访报道活动。
采访中,“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文明城市、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行进式调研式采访,挖掘基层故事,倾听百姓心声,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即日起,本报推出“‘文明中国’四川行”栏目,生动展示“文明四川”的时代风采。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近期,“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四川遂宁,进大型社区、入文明校园、访文明单位、探美丽乡村、看文化阵地,感受遂宁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魅力,深入了解遂宁如何外增“颜值”、内练“气质”,建设“遂心康宁”的幸福城。
“三区共治” 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11月2日上午,在大英县花园街社区的街头文化展演点,伴随着悠扬的音乐,60岁的社区居民蒲素华和伙伴们从容自若地打着太极拳。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小区管理越来越规范,居民住得舒心又放心。”打完太极拳后,蒲素华向记者讲述着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大英县花园街社区地处大英县城中心城区,现有小区75个,其中“三无”小区37个;商圈5个、入驻商户672家;常住人口2.1万余人,是大英县最大的城市社区。记者跟随花园街社区党委书记李正文的脚步,边走边看,听他介绍社区如何实打实、心贴心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实际问题。
为破解社区服务能力不足、“三无”小区治理不优、街区商圈机制不畅等难题,花园街社区探索社区、小区、街区“三区共治”模式,让社区环境不断“蝶变”,居民们的幸福感也跟着“原地升级”。
在社区,创新实施的“今天我是书记”制度,由社区干部轮值当书记,解决非工作日群众办事不方便问题,让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15分钟服务圈”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30家生活服务企业全面提供快捷式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
在小区,尤其是之前没有物业管理的“三无小区”,停车位不足、灌木丛生、光线差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小区居民。非营利性“红色物业”公司的创新成立破解了“三无小区”的治理盲区和短板,也为居民提供有效服务,实现小区治理新成效。水晶城等小区还规范建立居民公约、议事规则、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公共设施维护维修、宣传教育等活动。
在街区,以“党建+商会+商户”模式成立商圈党支部,引导商家自行讨论形成“街区公约”,进一步规范商户行为。采取“点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商户“评星定级”,带动街区开展环境治理、不文明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如今,街区环境变好了,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成为群众满意的消费街区。
李正文说:“我们将继续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做好家门口的服务,提升2.1万余名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文明实践 守护群众幸福生活
“点开微信‘文明射洪’小程序,点击‘发布心愿’板块,按要求填写信息后会有志愿者主动联系您完成心愿。使用‘AR扫描’功能,扫描我们射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属IP‘洪小新’,能看到我们的城市宣传短视频……”记者走进射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志愿者正在向居民介绍射洪市研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
记者也拿出手机体验,“文明射洪”小程序操作便捷、功能齐全,可以实现志愿者招募、活动项目预约、志愿活动展示、爱心商家入驻、服务积分兑换等线上运行,AR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更是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走向一楼左侧“新时代书香文地”里,几名市民正在座位上专心阅读着手里的书籍。不远处的“志愿服务阵地”里准备有充电宝、医药箱、放大镜、针线等应急物资,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二楼的健身房里,几名志愿者正在运动,他们通过志愿服务累计的时长兑换了健身时间。三楼的“魅力身影园地”里,“舞蹈家们”正在翩翩起舞……
“我特别喜欢这里的下沉式阅读区,我们一家都是这里的‘常客’。”在“新时代书香文地”下沉式阅读区看书的市民毛忆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一岁,放在铺了泡沫地垫的下沉式阅读区里,让她很放心。在志愿者朋友的影响下,毛忆今年也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虽然闲暇时间很少,但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的她,也数次前往社区教居民唱歌。
毛忆只是射洪市14万余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射洪市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525支,拥有注册志愿者14.37万名,占常住人口的20.23%,志愿者参与率达72.04%,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31万小时。
14万余名志愿者正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服务站点),着眼基层群众多样化需求,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化文艺、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社会治安等志愿服务活动。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群众身边,不断绽放美丽,装扮着“诗酒之乡”。
“能够服务居民,让更多人露出笑容,让我很自豪,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志愿者付朝霞告诉记者,27岁的她已经当了3年志愿者,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
文化兴村 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别具一格的川中民居坐落在道路两旁,村中成片的金丝皇菊开得正艳,北京菊已进入采摘阶段,眼前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走进中皇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
地处瞿河镇的中皇村,是遂宁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瞿河镇镇长何平感慨地说:“今年国庆假期,到我们村旅游的游客就达到了6万余人,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孝亲敬老代表彭春、脱贫户代表宁洪春、返乡创业代表李仁军……走进位于中皇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史馆,记者读到了一个个乡贤故事。为了传承文化、记住乡愁、凝聚民心,该村通过村史馆展示中皇村的历史、人文景观、奋斗历程和乡贤事迹,让村民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大家爱国、爱家乡的浓厚情怀。
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沿着村道步行,途中“三线建设博物馆”“军装展览馆”“三线建设光影馆”等红色主题展馆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艰苦岁月。
何平向记者讲述了中皇村乡村振兴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中皇村因为没有产业发展,交通闭塞,呈现出颓废的景象。2014年,中皇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这些年,中皇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出“粮油成片、菊花成带、彩林成群”的立体乡村美景,展示出“三线记忆、菊香梦园”的亮丽标签。中皇村以“新”连“心”,整合党群服务中心20余项功能,构建以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为主、N支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志愿服务体系,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化兴村为路线,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配优配强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建成文体队伍2支,编排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节目,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以“传承三线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布局各类业态19个,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70余场,文化“惠民、乐民、富民”效应不断凸显。
如今,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遂宁期间,记者还走进四川省射洪中学校,深入了解该校“六个三”德育工作体系、“三雅”文化建设,以及贯彻“以德育人”理念,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的成绩和亮点;前往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四川宋瓷博物馆,详细了解文明单位建设、市民文化生活供给等情况;与“四川好人”陈远芝面对面,听她讲述自费建立爱心书吧并帮助留守儿童的感人故事。
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的城市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遂宁市带领全市人民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共建人民满意城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