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有着600余年的文化积淀。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栅栏街道围绕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城市风貌,积极探索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创新推出“文明YI+”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不断扩大“朋友圈”共建精神文明建设新IP,凝聚起“文明之美 美美‘大家’”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力量,让古都街巷的“烟火气”中更有“文明风”。
“创城YI家”计划是西城区“创城伙伴计划”在大栅栏街道的特色延伸和精准落地,其从焕活、焕发、焕能、焕颜四个维度,通过实现队伍聚力、资源盘活、路径创新,打造具有大栅栏地区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YI+”。“YI+”包含“一家”“益家”两层含义,“一家”指凝聚各方力量,高质量精细化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益家”是指通过构建文明创建共同体打造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党建引领
焕活文明创建凝聚“向心力”
大栅栏街道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等平台,建立街道工委统筹协调、共建单位同向发力、志愿团队服务优化、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广泛动员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自觉融入城市建设,自发引导文明行为。
启动“创城YI家”计划,吸纳了地区党建协调成员单位、两新组织、文明商户等10家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的合作“伙伴”,成为大栅栏首批“创城伙伴”。引入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等专业团队,为地区城市更新建言献策,助力城市建设提品质。积极营造变“被动看”为“主动干”的全员参与氛围,绘就党建引领的最大“同心圆”。
文化浸润
焕发文明实践注入“新活力”
大栅栏街道充分发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多元文明实践活动载体。系统梳理推出“文满大栅栏”体验路线及手账。其中既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商贾文化等点位,也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点成线串联出“文满大栅栏”体验线路,联出“文化+文明”的宣传矩阵。同时,打造京剧普法、文化体育节、胡同微马、魅力大栅栏摄影展、“品悦文化学堂”“幸福研修苑”等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通过“小手拉大手”弘扬“文明之风”,与地区小学、幼儿园、老字号企业等联动形成“双向奔赴”格局。开展文化体验进校园、建立“城市小管家”实践基地等形式将文明新风带入校园。利用辖区老字号企业博物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走进大栅栏 感受老北京”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邻里守望
焕能文明培育强化“内生力”
今年,大栅栏街道进一步整合优化志愿服务资源,组建“文明代言人”队伍,服务辖区内老字号企业、北京坊商圈、“两新”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社区居民。通过构建“领头人”组织架构,运行“1+9+N”模式,即: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引领带动9个社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多元服务内容,实现力量互联、资源互融、平台互通。
大力弘扬传承“综合包户”志愿服务优良传统,深化运行“1156”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持续激发爱心公益类、城市治理类、便民服务类、文化传承类、宣传教育类、文明引导类等六类志愿服务团队,培育了石头社区助老服务队、三井社区“爱心畅行指南针”指路队、“成长加油站”“新街坊平安守护队”等特色品牌项目,文明实践新风蔚然盛行。
内外兼修
焕颜古都街巷提升“幸福力”
大栅栏街道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组建“小院讲师团”,建立“马院进社区”常态化理论宣讲机制。开展“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等特色活动,线上开设大家学“习”专栏,打造群众身边无处不在的“百姓课堂”。组建“时代新锋”百姓宣讲团,构建先进典型讲实践、百姓群众讲感受、青年力量讲奋斗的宣讲矩阵。
此外,运用纪晓岚故居、六必居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沉浸式红色参观体验。注重培树先进典型模范,连续10年开展大栅栏榜样评选表彰活动。持续将改善街区风貌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建立“五位一体”立体化应急联动治理体系,畅通街道-社区-网格-楼门院落-居民上下联动网络,实现倾听民声“无时差”,安全守护“全天候”,暖心服务“零距离”。广泛调动共建力量,在深化“红墙先锋在社区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察民情、解民忧,在推行“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圆桌工作法”中带动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在擦亮“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金字招牌中,增加人文关怀、提升城市温度,从“面子”到“里子”,老城旧貌换新颜,文明“百花园”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