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晚 为什么是龘(dá)?

 

    最近,“龘”字火了。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晚会将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的文化盛宴。主题发布后,“龘”这个字也引发互联网上一波热门关注。

    首先,网友好奇的是这个字该怎么发音?“龘字怎么读”立即冲上了热搜。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龘”由三个龙字的繁体字形构成,“龘龘”就有六条龙,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六条巨龙一同凌空,多么霸气威武。“龙行龘龘”就是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可以说是相当形象了。

    “龘”字的出圈,也让汉字生僻字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

    有关专家表示,生僻字大概就是指,那些大家口头上不怎么说,写文章也不怎么用的字,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1988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一共3500个。此外,还有一些没有进入这个表、但大家还在用的字,总共也就七八千个。

    像“龘”这样的字,肯定是在常用字和次常用字范围之外,属于生僻字。不过,在日常语言生活之外,生僻字偶尔也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再度使用。

    有趣的是,唤起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正是“龘”字主标识的设计者,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绍兴人顾永江的初衷。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顾永江说。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贴合春节团圆、喜庆的氛围,生动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选题方向正确,立意高远深邃。

    “龘龘”之姿,也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顾永江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达57557个,这些可爱的汉字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汉字本身就是最美的符号,天生就是标识。”顾永江说,书法、汉字承载着深厚的中国美学。作为设计者,他希望努力将它们融入设计,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据《浙江日报》)

当前:A2版(2023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