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展新颜 乡村入画来
——安徽省马鞍山市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 本报记者 卢瑶

 

    梅山脚下,得胜河畔,广袤田野一派初冬风光。

    锣鼓咚咚锵,龙狮齐欢扬。11月26日,“大地欢歌·美好安徽”全国四季“村晚”梅山冬季村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梅山村广场举办。这场喜庆热闹又精彩纷呈的村晚,正是马鞍山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鞍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上向好、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真正让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人居环境美起来。出了家门,踏着宽敞村道,浏览五彩墙绘,仿佛置身画卷之中;进了庭院,家家窗明几净,户户蔬菜满园,生活舒适自在……一幅洁净亮丽、宜居宜业、文明和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特色宣讲 创新路径齐参与

    “宣传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们不厌其烦为村民服务的态度,不仅展现了大家对工作的责任心,更展现了对村民的真心……以真心换真心,工作开展得更舒心。”11月9日,马鞍山市乡村“道德积分”建设系列活动“谁不说俺家乡美”故事汇比赛在含山县举办,含山县陶厂镇铜庙村村民宋欢欢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我能讲得这么好,全都归功于我们村里的‘三个喇叭’!”宋欢欢提到的“三个喇叭”,分别是应急广播“大喇叭”、网格流动“小喇叭”和村民群众“微喇叭”。铜庙村利用“三个喇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了村民足不出户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需求。“我们要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理论宣讲。”铜庙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村主要负责人还带头参加“我和乡亲面对面”政策微宣讲擂台赛,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参与宣讲。

    乡村不仅要“塑形”,而且要“铸魂”。为加快乡风文明建设,马鞍山市积极拓宽理论宣讲渠道,一是发挥“四个覆盖”作用,实行上门入户调查、方案初稿征求意见、组织架构人选征求意见、最终方案宣传“四个全覆盖”,把群众主体意识落到实处;二是发挥“乡音乡情”作用,组织“俺们村里的新鲜事”道德积分曲艺作品展演、“我爱我家”家庭文明故事巡回宣讲、“谁不说咱家乡美”故事汇,生动描述村民、村风、村貌发生的可喜变化;三是发挥“五小串联”作用,通过“小喇叭”的宣传、“小板凳”的交流、“小网格”的穿梭、“小广场”的活动、“小队伍”的服务,将政策讲明白、说清楚,让村民听得懂、传得开。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了乡风文明理念,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还通过示范引领、文化熏陶、环境整治和制度保障等措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移风易俗 培育主人翁意识

    11月22日晚,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移风易俗办事大厅里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温暖有爱的婚礼,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喜结连理。新郎储德臣是太白村人,能够在村里完成喜宴,他十分开心:“喜事新办,减的是人情负担,不减的是喜庆氛围,我和妻子对这场新式婚礼很满意。”

    2017年以来,太白村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上下足功夫,注重做好“包保联动做‘加法’、村民负担做‘减法’、示范互动做‘乘法’、歪风陋习做‘除法’”四项“减负”举措,经过6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全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累计为村民减少开支150多万元。“现在,村民们对移风易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遇到好日子,想在大厅中办喜事基本上都要排队。”村党总支书记陈益斌对记者说,下一步,太白村将会继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见效,努力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同心共育文明乡风,激活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马鞍山市将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典型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故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打造出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文明村镇26个、市级文明村镇120个,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4.8%,越来越多群众主动摒弃不良风气,自觉参与文明创建,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道德积分 激发乡村治理“大能量”

    “我现在在道德积分表排名第一呢!”近日,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幸福村72岁的村民汤书法看着村里公告栏上张贴的“道德积分表”喜笑颜开。作为一名老党员,汤书法习惯了冲在前面起带头作用,一听说“道德银行”开业了,他赶紧把积分评定细则拿回家细细研究,并积极参加积分活动。如今,他不仅占据积分表的第一名,还通过积分兑换了日用品,物质、精神双丰收。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组织实施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工作,以积分管理为主要形式,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事项形成清单,量化为积分指标,让文明培育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硬抓手,变模糊感觉为精确赋分。

    翻开一本本统一制作的道德积分“存折”,里面记满了村民的美德善行。点点滴滴,源于“一村一品”的良苦用心:向山镇石马村定制了印有道德积分银行宣传语的糖果包装,工作人员见到人就发一把糖果聊几句,让村民知晓并接受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姥桥镇官塘村引入市场化运作,与当地一家超市签约合作,增加兑换点物资的种类,且兑换价格比市场价低10%;博望区红阳村推出“手绘红阳”志愿服务项目,以“积分换墙绘”的形式把人居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连接起来;历阳镇兴圩村把道德积分和体育活动相结合,村民参加村里举办的农民运动会、村民趣味运动会、拔河、跳绳等体育活动,既能锻炼身体还能获得积分……

    “小积分”引发“大变化”、“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小积分”激活“大文明”。马鞍山市在15个试点村先行先试,进一步量化积分指标,持续推进“1+3”联动机制,坚持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并轨运行,通过实施融合发展、运用清单式管理、实行扁平化调度、选树工作典型等措施,积极推进乡村“道德积分”建设,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当前:1版(2023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