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地医院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的场景,已成为坊间热议话题。很多人为之感叹,儿科出现这么多患儿,儿童医生如何应对得了?若以惯常手段来应对,就会出现远水不解近渴等现象。因此认为,情况特殊,就该使用一些超常举措。
在大量患儿面前,本就缺乏的儿科医生更显不足。儿科医生取消休假和节假日、开展延时服务,才能将现有儿科诊疗资源发挥到极致。但儿科医生承受的巨大压力也要被看见,一方面,要动员儿科医生加班,另一方面,医院也要做好儿科医生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除了衣食住行要管好,对于医生连续工作时长和诊疗人数,也要实现总量控制。医院要调集呼吸内科等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来支援儿科。在药品、器材、诊疗设备等物资方面,更要优先保障好儿科。
针对诊疗流程,医院也不妨“特事特办”。其实,一些医院已就此推出一些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先诊疗再化验是平时的做法,但从11月起,北京多家医院实施“先化验再诊疗”措施,患者在自助机上取号后,可同时开具诊前化验单,候诊期间同时等待检验检查结果,进入诊室可直接将结果提供给医生,避免重复等待。此外,江苏无锡部分医院针对性推出“儿科输液复诊门诊”,复诊输液可走快捷通道,大幅缓解了儿科门诊压力。这些超常举措,当前值得广泛借鉴。
互联网医院分流患儿,也要打破常规、敢于担当。互联网医院除了可以直接诊疗之外,当前还应该强化引导作用,比如通过“预检分诊”,用优质服务将部分患儿留在家里和社区诊疗,这类有益探索也值得总结推广。社区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基层疾控人员和公卫人员等,均应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上门服务和网格化管理等,为患儿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上门指导,让更多患儿能够安心在基层诊疗。
这次儿童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是对民众和医疗机构的一次检验。勤洗手、少聚集、外出戴口罩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好习惯要发扬光大;不抢购和滥用药品、能在基层治疗尽量不去大医院等自我保护举措更要坚持。医疗系统不仅展现出以前的抗疫智慧,而且要收集和总结一些创新举措,为预防儿童疾病和健全儿科诊疗体系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