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探索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路径
文化讲堂里听乡村发展、村史馆里知乡村历史、文化广场上赏乡村活动……12月5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公路,穿过田野,越过山丘,走进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和通济镇苕坡村,在调研走访中,感受浓浓乡愁,体验乡村生活,发现中江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挖掘文化资源、开展丰富活动、探索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建强文化阵地 留住乡愁记忆
沼气生火发电,似乎是专属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记忆。在四川省农村土法制取、利用沼气第一村——龙台镇沼源村,采用川西传统的“夯土式”外观结构和现代玻璃幕墙建设的沼源讲堂向记者“讲述”着半个世纪前沼源村的故事。
龙台镇党委书记张邦凯介绍,沼源讲堂于2022年4月竣工,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区、历史传承区、实物陈列区、非遗传承区几大部分,承载学习、阅读、参观、听讲座、重温沼气制作历史等多种功能,是“沼源文化”对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窗口,也是龙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目前,沼源讲堂已接待参观团体120批次3500余人次,成为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重温红色记忆的重要基地。
张邦凯还告诉记者,目前集沼源文化、知青文化和乡村文化三大主题的沼源博物馆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人们可以来博物馆开展沼气研究、能源科教、乡村沼气体验等活动。
离开沼源村,记者又来到了因“红苕坡人吃红苕、穿红苕、睡红苕、坐红苕”而得名的苕坡村。在苕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一群村民正伴着音乐在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自从前几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我们不打麻将、少耍手机了,一有空闲就约上邻里到广场上唱歌跳舞,同时也锻炼身体。”苕坡村1组45岁的村民曾国华对记者说道。
穿过文化广场,占地200平方米的苕坡村村史馆映入眼帘。“村史馆主要展示我们村的村史、村情、村貌和远景规划,传承村庄文化记忆。”顺着苕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斌的指引,记者在村史馆展示墙上看到了《苕坡村歌》《苕坡村诗》。李斌告诉记者,村歌和村诗都是2019年由苕坡群众创作的,与“苕坡村晚”一起构成了苕坡文化三大品牌。
在建成文化广场、村史馆的同时,苕坡村还挖掘村庄家风文化资源,利用村民闲置房屋建起了苕坡村家风馆。家风馆内,展示了苕坡村“孝老爱亲”模范代表家庭以及苕坡村家训、村民家谱等,润物无声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沼源讲堂、沼源博物馆及苕坡村文化广场、村史馆、家风馆等文化阵地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的同时,让优秀的乡村文化有了展示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中江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凝聚了文化能量。
自办文化活动 让村民唱主角
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中江持续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把文化送到了农村群众的“家门口”。“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我们也注重‘种文化’,鼓励乡镇、村(社区)培育文化人才、组建文化队伍,探索开展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升乡村凝聚力,持续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增强内生动力。”中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成刚表示。
“自2018年以来,我们苕坡村已举办了四届春节联欢晚会。”说起村里的“春晚”,李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李斌介绍,为激发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苕坡村引导村民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自办“苕坡春晚”,通过歌舞、小品、魔术、杂技等表演形式,让村民当主角,唱自己的故事,演自己的生活,歌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最近,2024年苕坡村新春联欢晚会活动节目报名已开始,目前已有不少群众前来报名,待报名截止后我们会邀请中江县文化馆的文艺专家进行指导,评选出最终参演的节目。”李斌介绍,“春晚”当天,还有来自中江城乡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群众艺术团和苕坡村村民一起共同登台,为群众奉上一台精彩纷呈、充满年味的“文化大餐”。
与苕坡村一样,沼源村也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文艺队伍,挖掘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具有乡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民俗活动,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探索长效机制 激发村民热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地开展,中江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也在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期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做活‘绿色产业’文章,以‘沼源文化’切实为乡村振兴赋能。”沼源村党支部书记陈秉玖告诉记者,依托沼源讲堂,该村利用“沼源文化”优势,突出党组织带动作用,探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引进青枫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和粮食种植,为村集体、群众增收提供平台,实现了文化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而苕坡村则围绕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引擎,发展生态农业、黑猪养殖等产业,推进产业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品牌化的多方发展策略,从而带来促进生态宜居、助力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效、推动生活富裕的多方联动发展效果。“村级产业发展了,村集体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才能利用村集体收入自主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李斌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苕坡村还按照《通济镇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设置了苕坡村聚居点志愿服务积分榜,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凭借积分可到村“积分超市”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刚表示,推进农村文化服务是中江探索如何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接下来,中江将持续加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力量、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探索实践更多有效路径,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