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家园”解锁服务居民“新密码”
——青海西宁市城中区深入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 吴正印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深入探索社区“石榴籽家园”新模式,以社区各项事业发展成果助推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成效,着力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全覆盖工作,其中获批市级“石榴籽家园”4个。

    “党建引领+社区特色”,阵地建设吹响“集结号”。城中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的有效路径,结合社区实际和特色亮点,精心规划社区“石榴籽家园”阵地建设,建成“石榴籽”党群驿站、“石榴籽”党支部、“石榴籽”议事厅和“石榴籽”民族园等活动阵地,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机社区依托社区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尚德学堂、石榴籽同心议事厅等35个功能室,开展支部联建、文明联创、纠纷联调、服务联做、安全联防、物业联动、活动联办等工作,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向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宣传科普等服务。

    “注重学习+多元需求”,宣传教育共叙“团结情”。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凝聚思想共识的总抓手,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中的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八五”普法等活动有机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如香格里拉社区搭建“月集中学习课堂”“党员之家”“红色学苑”等载体,通过“行走中的党课”“指尖微课堂”“观影微课堂”及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组织共建单位、社团组织及辖区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杯”象棋大赛、“民族语言交流班”等各类活动,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搭建“连心桥”,增进“邻里情”。

    “文化润泽+培根铸魂”,共有家园画好“同心圆”。通过整合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各种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守好红色根脉,筑牢精神根基。如清华路社区以“民族团结示范户”“最美志愿者”等系列评选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辖区内爱党爱国、公益奉献等典型人物事迹,通过组建9支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寒假举办“第二课堂”、利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等,为社区各族群众打好民族团结进步“助力牌”。水井巷社区依托“党史播报站”在辖区定期开展各类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播报,在党群服务中心、水井巷民族小戏台等活动阵地以手工剪纸、义剪义诊、国学讲座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水井巷里的民族团结“连心曲”。

    “携手共建+聚力共治”,提升服务共育“团结花”。城中区依托全科网格建设,实行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紧扣各族群众需求和诉求,形成“支部带头、网格吹哨、党员报到、服务到家”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如安宁路社区创新“一网二优三贴近”工作法,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区域集中、不留空白”的原则,精心绘制“社区概况图、组织体系图、网格管理图、应急处突图、楼栋信息图、人员帮扶图”6张民情图,精确梳理群众的现实诉求和问题,实现快速精准定位,努力画好各族群众之间自治共治“同心圆”。东大街社区将志愿服务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聚焦“一老一小”,全力打造东大街社区“未成年人之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滨河路社区为青微小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服务器”,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

    “改善民生+落实政策”,同心浇灌架起“连心桥”。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解决关键民生实事为契机,立足实际,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建立完善推进解决问题难点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市政利民工程、畅心出行工程等20项民生实事项目;围绕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等领域,储备谋划元树文化民俗村、“文创园”暨总部经济大厦项目等12个优质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探索“红色党建”引领老旧楼院物业管理模式,探索新路子提升物业服务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服务各族群众“零距离”,建立红色物业企业4家。打造全省首家基层医疗机构岐黄针实训基地,成立城中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推进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智慧服务站3个,覆盖社区9个,满足老年人、残障人士多样化康复辅助需求。

 

当前:A3版(2023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