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南,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这一文件的出台为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产教融合视域下,音乐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通过构建产教研一体化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探究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明确音乐教育的价值意蕴,提高重视程度。明确音乐教育的价值意蕴,提高重视程度,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必然要进行音乐教育改革,加大对音乐教育产教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构建,推动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高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音乐教育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申报音乐教育科研项目,为教师搭建解读政策文件、分析教育理论、探索教育路径等的平台,帮助教师深刻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最后,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育责任,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深刻理解产教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学生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育质量。
二、增强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效度。增强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效度,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产教融合视域下,社会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什么,还要学会如何教,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高校可以举办教师培训会,提升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教师在培训会议中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入探讨音乐教学技巧、情感表达等,针对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高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调研,亲身感受产教融合视域下不同院校音乐教育所做出的转变以及实战效果等。例如,教师先对不同地区高校音乐教师教学的现状、音乐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情况等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观察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的共性及个性因素、学生职业选择的侧重点等,分析教学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最后,高校要加大教研力度,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汇聚多方力量,鼓励多元主体从不同学科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拓展音乐教师的思维,引导音乐教师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深入了解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三、深化产教双向导师责任制,强化协作力度。深化产教双向导师责任制,强化协作力度,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常常被视作学科教师的专属任务,导致音乐教育体系相对独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要打破常规教育体系,将音乐产业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展。高校要建立健全导师交流机制,加强实践导师和音乐教师的沟通交流。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要求实践导师和音乐教师对近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果等进行汇报,增进双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以便双方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同频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访产业教学基地,在实践中亲身感知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实践导师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四、创新音乐人才培养的形式,提高教学趣味。创新音乐人才培养形式,提高教学趣味,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动力源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要强化音乐教育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创新音乐人才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反思中成长和进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岗位所提出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音乐剧、音乐知识竞赛等音乐教育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助力学生学习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名师在线课堂、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引入经典案例,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实行跨地区、跨院校的观课、听课,以及组织开展“师生共上一堂音乐课”教学活动。
五、完善音乐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教学实施。完善音乐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教学实施,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教学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各项机制的系统运行。音乐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实施。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各部门相互联通的教育管理机制,实行统筹规划和分级管理,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来,使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证。其次,高校可以加大音乐教育投资力度,健全音乐教育保障机制,包括音乐教育师资的储备、教学硬件的置办等,真正落实教学设计。最后,高校可以构建音乐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学生及实践导师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整合多方主体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高评价的综合性和规范性。
六、构建校社合作一体化平台,实现协同育人。构建校社合作一体化平台,实现协同育人,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社合作一体化教育平台,能够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签订联合培养计划、人才输送计划等方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展更多优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音乐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可以与社会音乐机构共同建设产教研一体化的实验基地,让学生、教师及企业科研人员等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实践项目,在“实践、反思、研究”的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高校可以与相关社会主体合作构建线上音乐教育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局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前沿教育信息,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
产教融合能够推动音乐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促进音乐产业发展。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音乐教育改革方向,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构建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机制,形成产教研一体化音乐教育体系,提升音乐教育实效,为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系河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