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好饭?
——老年助餐服务现状调查
◎ 本报记者 罗园

 

    今年10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服务网络形成一定规模。到2026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老年助餐服务的逐渐推开,各地有哪些经验?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

    香喷喷的芋儿烧鸡、酸甜可口的炒豆腐、新鲜的炒青菜……临近中午,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石槽村农村幸福院内的长者食堂香气四溢。一盆盆热腾腾的家常菜,色泽诱人、营养可口。30位老年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家常。94岁的村民梁有为坐在席间笑容可掬地说:“这里的饭菜种类多味道好,一餐只需要付3元钱,办得非常好!”

    自从家门口的长者食堂投入运营以来,梁有为就成了这里的常客。2022年,石槽村将原有的农村幸福院食堂升级改造为长者食堂,通过多渠道筹资模式,有效解决了有需求老年人的就餐难题。“老年人的饮食忌高油、高盐、高糖、辛辣,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有经验的厨师,在充分征集意见后制定了菜单,每周也会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一次调整,同时采用明厨亮灶管理,让老年人看得放心、吃得安心。”石槽村党支部书记黎炳宣说。

    12月8日中午,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龙腾社区长寿食坊,看到陆陆续续有老年人前来点餐。“我今天想吃清淡点,点一个清淡套餐。”家住紫园小区的向婆婆拄着拐杖走到点餐区挑选喜欢的菜品,报了手机尾号后,系统随即在她的账户上扣除了金额。向婆婆告诉记者,她喜欢这种便捷的点餐方式。记者在点餐区看到,现场设置了人脸识别机器。“这台机器在老年人首次就餐时录入登记,再次点餐时,只需报手机尾号就能完成扣费。”长寿食坊负责人、成都颐成和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允靖说。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打破传统的设点助餐模式,遴选吸纳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服务,对位于老年人日常活动轨迹上的热门餐饮店进行遴选,符合助餐补贴条件的老年人进店用餐可用刷脸消费方式并享受补贴,民政部门则定期根据系统统计的刷脸消费次数对餐饮企业发放补贴。

    浙江省诸暨市的爱心食堂超过200家,覆盖300多个村社,上万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幸福“食”光。针对居住较远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爱心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目前,每家爱心食堂都拥有专属的志愿服务队伍,涌现了“公益五姐妹”“马小二”“红色村嫂”“鸿云燕”等明星品牌。当地还以爱心食堂为中心,叠加多种养老服务场景,已建成超过80个集老年人就餐、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养老综合体”,不断撬动优质养老资源下沉。

    …………

    随着各地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老年助餐点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食堂,一餐热饭“暖胃更暖心”。

    难题

    部分老年助餐点运营经费亟待解决

    “虽然长者食堂的开设方便了村里的老年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吃饭的难题,但运营以来仍存在资金上的难题。”黎炳宣说,当地民政部门提供了建设长者食堂的资金,运营资金由村里解决,爱心理事会筹措的资金用于春节期间对高龄、孤寡老人等慰问。由于村里财政薄弱,长者食堂的日常运营费用只能依靠外出乡贤募捐和就餐老人每人每月缴纳的90元。黎炳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长者食堂每个月需运营总经费1万元,除去收到的30名就餐老人伙食费2700元,每个月还需要资金7300元,每年共需要近9万元。对于村里的财政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他期望在未来,上级财政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王允靖也向记者诉说了运营中碰到的难题。龙腾社区长寿食坊用餐场地小,老年人和其他社区居民只能错峰用餐。此外,食堂对社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送餐服务,每次只收取1元的配送费,但支付给骑手的配送费过高,尤其在极端天气送餐需求量剧增时还要面临配送平台涨价。他希望,配送平台针对老年人送餐的配送费能够适当降低。

    “老年助餐服务在多地开花,是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用餐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其子女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积极履行公共服务供给职责,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系主任李静多年来一直关注养老服务问题,尤其是最基本的老年助餐服务,他还调研过许多城市的老年助餐点。在李静看来,目前全国多地老年助餐服务存在资源浪费、持续运营压力大以及未能充分考虑到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用餐需求等问题。很多地方在社区设立助餐点仅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经常出现助餐点运营服务人员数量多于被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的“倒挂”情况,资源浪费严重。限制了服务人群,使得助餐点运营收入受限,给持续健康运营带来压力。有的地方虽采取社区设点供餐模式,但未提供送餐服务,导致一些因高龄、失能半失能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助餐服务。此外,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民众居住分散,如何推广助餐服务以及平衡运营成本与老人可及之间的矛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公益时间专委会主任、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认为,老年助餐做得比较好的大多集中在城区。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来说,可供选择的菜品较少,营养搭配不够丰富。此外,一些地方还可能存在服务质量不高、价格不合理等问题。

    解决

    多方发力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面对老年助餐点运营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如何才能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12月7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准确把握、抓细抓实老年助餐服务的关键环节。会议不仅强调“要积极稳妥确保可持续”,把公益属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还强调“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把农村地区作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工作重点,积极协调将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向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倾斜,探索城乡结对帮扶、相邻村镇资源共享,积极总结推广“党建+助餐”、结对搭伙、邻里相助、志愿服务等适宜农村地区实施的助餐模式,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史秀莲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服务时间,并增加服务点的分布。其次,应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优势,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增加菜品种类并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再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建议鼓励社会各界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线上订餐平台、智能配送系统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最后,在老年助餐服务中,服务和价格监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加强对服务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确保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包括助餐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必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李静表示,社会化运营+集中化运营很关键,可根据不同城市和城乡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助餐方式。市场活力强、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或居住分散的农村可推进社会化运营,吸纳符合标准的社会餐饮企业承接助餐服务或推行邻里助餐,采取“补人头”的方式将助餐补贴直接发放给老年人,增强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市场发展迟缓、购买欲望不强的地区则沿用集中化助餐,采取“补砖头”的方式将助餐补贴发放给助餐点承接方,完善“集中供餐”+“居家送餐”,确保兜牢兜实老年人用餐需求底线。其次是统一标准+特色路径,在设施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服务规范、标识标志等方面全国统一标准,守住底线和红线,严格确保助餐服务标准。各地助餐服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特色化发展,在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同时增强助餐点的自我造血功能。最后要做到便利性+人本性,利用现代信息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及时获取老年人用餐需求与意见反馈,监管助餐服务安全与质量,快速便捷完成老年人身份验证及下单取菜等程序,让老年人切身感受到方便与实惠。

 

当前:1版(2023年1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