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昨天才踏进2023的门槛,眼下,我们又推开了2024的门。面对握紧双手也抓不住的时光,我在心里轻叹着,又一次回顾我的旧年。
2023年,我的年度关键词:踏实,接受,成长。
我已安于简单重复的日子,生活在我,就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一周一展望,一日一安排。每日有事做,凡事有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在相应的事情里,发掘做事的乐趣。每做到十分九厘,心里便生出一种踏实的自豪感。
没有过多幻想,不存奢望,我已陷入中年的平淡。可,平淡没什么不好。我依旧踏实,勤奋,思考,写作,一笔一画勾描着普通人的中年生活。
每天早起,我经历天光从墨墨黑、到蒙蒙黑、到淡淡黑,这是无限美妙的一段。清醒,充实,喜悦。晨曦于窗,一分分变浓,忽然间铺满屋子。天色大亮。好吧。我毅然关机,离开电脑桌,进厨房,听书做饭,慢慢吃饭,然后收拾利索,出门,上班。
这一年,见报见刊的百来篇文章,大都是沐浴着晨光画上句号的。我付出心血如泉,我付出时光造园,催开姹紫嫣红一片。
除去外出,我每天的终结曲,一是从书页间抬起近视加老花的迷糊眼,一是从桌前转椅上撑起僵直的中年腰。我合上笔记本,把书本理一理,摞整齐。把沙发上的东西,摆回最初的位置。喝杯牛奶,洗漱。有时,一看时间超过10点半,便扔下一切,迅速钻进卫生间,稀里哗啦洗漱完。
然后,我一盏盏熄掉檐灯、客厅灯,回到卧室,吧嗒,熄掉床灯。一天画上句号。
人过中年,记忆力不断在衰退,想记点什么:电话,人名,典故,人情,甚至从此屋到彼屋取点东西……甭指望,转身就忘,撂爪就忘。站在那儿茫然无着,恨自己恨得咬嘴唇、敲脑袋,也只好返回原地儿一五一十地回想。读书也如此,这一年读书53本,发表了16篇书评。大多的书,读后不过是水过“地皮儿湿”。但读的时候,是享受的不是吗?再说,地皮儿湿比干巴巴冒烟儿要好呀。
这一年,从闺蜜那儿听到个说法:阅读,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的美貌。呵呵,我看,阅读是滋补,十全大补。如我,每天不读个仨瓜俩枣儿,就寝食难安。这种习惯,一直滋养了我这么多年,使我虽“穷”,却内心自在。
在单位,我已习惯被人称作“姐”;被超市丫头称“姨”时,心里也不别扭了。我已习惯倾听年轻人的意见,习惯称她们“可爱的小仙女”。我习惯了接受命运,越来越鄙弃“祥林嫂”式的表白。忙忙碌碌、糊里糊涂已成中年,还有什么可絮叨的。
我愿意做一个清新“中年”:不扮嫩,不做作,时时成长;不油腻,不尖刻,坦坦荡荡。
2023年,我出了两趟远门。春天,去了西安,秋末,去了开封。西安,厚。八百里秦川,土地肥厚;十三朝古都,历史深厚;那老城墙,碑林,博物馆,都一脉悠远的阔厚。开封呢,壮。八朝古都,“富丽甲天下”,然黄河决堤,曾使开封数次全城倾没,但是每一次古城消失之后,开封人民又在旧城之上重新修建新城,建在老城旧址之上的“城摞城”,充满了悲壮之感。
古城入心,让我肃然起敬。
岁末年初,各个行业的年度关键词,一窝蜂出笼。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神十七)、村超。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热词又唤醒我2023年的生活图景,它们曾带来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变化。我以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以普通人的思考去陈述,也以普通人的方式去处理。大时代的洪流里,我如一朵浪花和亿万浪花一块奔跑,但也不失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在这个冬日阳光下,我挥手作别2023,微笑着迎向新年。你好呀,我的2024!我将抖落征尘,擦亮梦想,跟随你每一个新鲜的日子,继续追梦,继续成长,继续写好我的2024年度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