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更加需要明确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在这种境遇下,高校必须整合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民族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社会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究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并摸索其实践路径。
强化思政教育专题研究,提升教育价值认知。课程思政视角下,强化思政教育专题研究,提升教育价值认知,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价值,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借助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活动,为思政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研究活动中,思政教师应加强与研究专家、其他学科教师等的交流探讨,倾听多元意见和想法,拓宽思维视野,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社会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进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帮助学生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教育论坛、学术会议等,主动获取前沿教育理念、政策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让思政教育真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作用。
提高思政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思政视角下,提高思政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支高质量、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为教育过程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等来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在思政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中遇到的难题,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实践技巧和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教师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开展观课、摩课、评课,通过评奖评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驱动力,助力教师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水平,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效果。
健全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思政视角下,健全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教学体系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障,健全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应构建各学科相互联通、各部门相互联动的一体化教学机制。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要实现思政教育全学科、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引进课程专家或名师,为高校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机制的系统运行提供专业指导,在把握教师教学困境、学生发展水平、学校现实条件等的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教学建议,优化思政教育教学过程。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思政视角下,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在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生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明确各民族发展对个人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认同感,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事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必须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践行理论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社会实践案例,如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下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线索,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写感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提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引入虚拟VR现实技术、3D动画还原技术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场景,并开展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游戏,增强教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校社合作育人模式,推动协同育人发展。课程思政视角下,深化校社合作育人模式,推动协同育人发展,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教育无处不在,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因此,加强校社合作,实现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首先,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帮助教师及时获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案例等,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用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成效。其次,高校可以通过跨院校合作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学习平台,帮助教师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机制的异同,挖掘教育优势和弊端,汲取教育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的实现。最后,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参观等活动,让师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各族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体会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民族发展、维护社会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完善作用机制,推动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