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交通医专线打造成城市文明“风景线”
◎ 杨维立

 

    新年伊始,北京开行了6条通医专线,采取定点发车模式,执行常规公交票制票价,每条通医专线在多个社区设有上下车站点,可将沿途大型居住区居民快速送往线路上的医院,让居民就医更加方便,对老年人群体尤其友好。

    新举中有不少亮点值得点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一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凸显民生底色。以其中的“通医专线4”为例。该线路连通了周边6个社区,方便居民到垂杨柳医院就医。前期,相关部门、北京公交集团在深入群众上下功夫,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召开居民议事会进行民意调研、组织居民代表实地踏勘等。通过不懈努力,使得通医专线线路及站点设置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契合民愿,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二是优化细节体现服务温度。通医专线的公交车座椅上加装了棉坐垫,让老人乘坐时可以更暖和一些。正是从诸如此类的一个个细节入手,通医专线下足“绣花”功夫,串珠成链,创造更舒适的出行条件,给乘客带来了更多的温暖。三是精准施策彰显担当作为。为适应沿线道路较窄,又需要联通较多社区的实际情况,通医专线选用了6米的小型车型,机动性更强,公交人的用心用情可见一斑。通医专线注重用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使公交车开得更加顺畅,让群众“乘”心更如意。

    开行通医专线,是北京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是北京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真实写照,也是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力见证。近年来,北京积极探索公交发展新路径,聚力推动多样化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从加密与地铁网的接驳服务,到推出通学公交车服务,从依托公交站场开设“公交便民驿站”,到开行通医专线……北京公交不断创新、改善服务模式,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和民生需求,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北京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关于2024年重点任务的部署中,“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期待”被列为八个重点之一,明确提出“聚焦‘七有’‘五性’,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等具体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惧风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公共交通服务等民生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目前,北京刚刚开行通医专线,还在试行阶段,仍需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努力强化保障力度,提升服务温度。比如,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群众的所期所盼,并根据群众需求来改进提升服务方式方法。又如,探索更多适老化服务举措,强化公交集团与相关医院的联动配合,共创更加包容、无障碍的环境。此外,还需建立完善应急方案,对通医专线驾驶员加强急救培训,在公交车上配置急救药箱和必要的急救器材,为乘客安全保驾护航。

    开行通医专线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北京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首善标准,突出群众需求导向,蹄疾步稳地开展通医专线试点工作,在查漏补缺和扬长避短中持续总结经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营机制,不断拉长板、补短板,提升通医专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定能将通医专线打造成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将这项民生工程办成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并为全国提供北京经验、北京样本。

 

当前:A4版(2024年0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