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何以成了“拦路码”
◎ 高佳怡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便能轻松实现支付、点单等活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停车、点餐、缴费等都要扫码,有的只提供扫码支付服务,离开手机好像什么都干不了;有的扫码支付前得填一堆信息或关注一堆乱七八糟的公众号,实在让人头疼。

    我们不否认扫码支付的优势。扫码支付不仅简化了消费者支付流程,还降低了商家的人工成本、提升了商家运营效率。但本应该方便人们的二维码,现在却又带来许多不方便——

    扫码支付步骤多,甚至有商家扫码弹广告。过于频繁出现的广告导致扫码消费流程不畅,降低了效率,广告内容还存在误导。

    扫码支付需注册,强制收集个人信息。扫码付费时,商家常要求消费者关注其公众号,填写个人信息成为会员享受折扣,或通过公众号、小程序自动获取电话、生日、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

    扫码支付成了唯一选项而无人工服务。商家为了降本增效,直接取消了人工服务,给无法扫码支付的消费者造成不便,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种种不便,其本质上是商家谋取利益最大化,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清除这种障碍,既需要有关部门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还需要商家尊重顾客,以实际行动保障现金支付、刷卡支付等的选择权,而不是以牺牲消费者的体验和选择权来“降本增效”。

 

当前:B2版(2024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