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现代化新海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浓厚舆论氛围
◎ 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海云

 

    2023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七个着力”工作要求,聚焦聚力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大使命任务”,为现代化新海北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浓厚舆论氛围。

    一、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坚定团结奋斗主心骨

    州委常委会带头示范,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究制定“1个机制+4项举措”常态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州县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共开展集中学习8500余次、交流研讨3100余次、专题辅导490余次、讲授党课1700余场次。发挥“十进”宣讲组、“五老”宣讲团、“双语”宣讲队、文艺轻骑兵等宣讲队伍作用,编排文艺宣讲节目93个,制作推出宣讲视频132个,开展文艺宣讲386场次,举行宣讲报告会1860场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传播矩阵,夯实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实施“舆论塑形”工程,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

    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策划推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喜迎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等40余个重大专题报道,州县新闻媒体累计刊播各类新闻稿件4.3万条(篇),州直86个政务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3.8万余条(篇),开展各类直播活动271场次,形成了舆论强势。中央和省级重点媒体刊发海北稿件5700余条(篇),湟鱼洄游直播、红色文化直播等精品节目得到全国观众广泛关注,《雪山与青海湖同框可以洗眼睛》《风起金银滩》等一批优秀外宣产品在全网形成刷屏之势。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乡村》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乡村振兴单元优秀作品,11件作品获“青海新闻奖”。

    三、实施“基因传承”工程,擦亮红色文化金名片

    发挥海北优质红色资源,投资5.88亿元推进西海镇红色风貌改造,积极争取7835.7万元实现了7个分厂文物保护维修,挖掘221基地空军守卫部队遗址16个。命名18个“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教学点)”,建成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民兵连连史馆,启动海晏十二营和刚察地空导弹八团旧址恢复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原子城纪念园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建成“596”功勋长廊,原子城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30.2万人次。《那时,金银花开》《祁连战歌》等一批红色剧目精彩上演,打造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31处,开发红色研学课程40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累计承接各类培训班310余期4万人次,州县委党校举办培训136期3.5万人次,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151期1.5万人次。

    四、实施“价值引领”工程,唱响文明创建主旋律

    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编纂完成《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汇编》,5人荣获“青海好人”称号,1名优秀青少年荣获第三届“青海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协调有关部门向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配发了280个利民应急箱以及雨伞等便民用品,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9.8万人次参与。制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一约四会”建设,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2个村规民约、1个社区公约获省级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送春联、“领略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节日文化当中。

    五、实施“为民惠民”工程,增强文化发展主动力

    围绕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开展5大类60项系列庆祝活动,举办第十届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2023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八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一批重大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提升了海北的知名度、美誉度。出版《海北州成立70周年系列丛书》《祁连山系列丛书》等文学作品19套26册,完成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特别献映。不断加大对西海郡古城、浩门古城、哈尔盖古城、峨堡古城、岗龙石窟等古城遗址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及丝路精神的挖掘力度,打造了西海郡博物馆等一批主题博物馆。进一步盘活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红色电影进基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牧家书屋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当前:B1版(2024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